怎樣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一直是作文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本人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稍有體會,淺見如下,恭請商榷。
一、以“評”導“改”,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評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作文實踐中學習作文知識,掌握作文規律,學會評改方法。每次評講,著重解決一兩個問題。根據每次作文的特點,我把講評分為以下幾類:
1.目標性講評:即根據本次作文訓練的目的進行評講
如練習以空間為順序的作文,就要讓學生總結出以空間為序,作文由近及遠或由外到內的寫作規律,及場景之間如何過渡的方法等。由此,使學生領略到這種寫法的奧秘。
2.傾向性評講:即針對某種傾向性評講
如針對文章開頭,結尾模式化的問題,注意發現學生作文中新穎的開頭或結尾,并上升到理論高度,并分為開門見山式、議論式、懸念式、意味深長式等多種開頭、結尾式。經多次評講,學生作文便出現了百花齊放,新穎別致。
3.知識性評講:即通過作文評講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
如學生寫道:“窗外雪花紛飛,窗內老師正帶領我們沿著彎彎的河道駛向知識的大海。”通過分析,學生便懂得了什么是實寫和虛寫。
因此,筆者體會到:作文知識是作文實踐的總結,評講是引導學生總結,或引導學生將閱讀課文中獲得的寫作知識用于實踐,從而使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閃現的微弱火花,并將它抽象出來,引導學生總結出來。
二、以“評”促“改”,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評講有助于學生掌握寫作知識,提高學生評析作文的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筆者注意引導學生將獲得的寫作知識及時由于修改能力,采用以下方式組織學生修改:
1.集中修改
對于傾向性問題,采取朗讀或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共同討論修改。
2.互相修改
讓學生草稿完成后,留一定時間,兩人一組互改
3.個人修改
草稿完成后,收起來待老師初閱,老師將傾向性的問題梳成辮子,進行講評,讓學生先加以對照,再自己修改。
總之,老師只有既重視講評,讓學生掌握作文規律,提高評的能力,又重視讓學生自己修改,提高修改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馬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