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班主任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但是,如何正確理解家訪的積極意義,如何采取多項措施促使家訪成功,卻不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明了的。班主任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教師也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情況,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那么,如何去實施這種成功的家訪呢?
一、要做好家訪前的準備工作
家訪前,班主任要對學生做一個全方位的分析與評價,多了解學生。試想一下,如果班主任見到家長就告知“你的兒子,又違反紀律了,以前我教的學生中還從來沒有像他這樣的,我沒法管了,你看怎么辦?”“你的兒子,考試一塌糊涂,寫給女生的信倒是一套一套的,家里知不知道這種情況?”而且,班主任在指責、埋怨家長時,不自覺地流露出了那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更使家長們愧疚而惶惶然。這樣的告狀式家訪,常常會直接傷害了家長的感情。這樣的家訪,實在是無任何意義的。
實踐證明,只有當家長相信老師是在真誠地關心和幫助他們的子女時,才有可能實現雙方的合作。這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必須去關心每一個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并隨時做學生的觀察記錄。另外,班主任還要通過其他的途徑了解家長的一些情況。只有做了方方面面的準備,班主任的家訪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訪要講究交流的藝術
盡管每一個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和對子女的教育觀念是不盡相同的,但家長對子女的愿望又是基本相同的。家訪的主要對象是家長,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交流時,語言要講究樸實誠懇,舉止大方。談話要圍繞著家長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同時,這樣也贏得家長的信任。然后在逐步引入正題,向家長介紹學生的情況。因此,班主任在家訪時,要注意全面介紹學生情況,特別要發掘其優點。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不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不簡單化地向家長提出不合實際的要求,而是客觀地、委婉地陳述自己對家長的要求,并和家長一起商議具體可行的措施。
三、家訪不能忽視家長自身素質
由于家長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等方面各不相同。面對這一切,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具有較高的教育學、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修養,并能以最好的行為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教育能力,也就是說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簡而言之,家訪絕不是班主任向家長轉移教育任務,也不是給家長的通知,而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尋求最佳教育方法的一種過程。它要求班主任能經常和家長取得聯系,明確表達對學生的關心和愛意,以保持與家長的友誼和平等。并以各種肯定的形式強化學生的優點,對學生的某些偏離性行為,要分析和理解它的成因,又能以原則和不妥協的態度去尋求最合理、最科學的教育方法。
(作者單位 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底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