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的實踐與探索,結合中心學校對課堂教學所做出的要求:實現“一導向、兩控制,三抓好、四為主、五優化”的五個一課堂模式,自己必須要做到向40分鐘要質量,積極探索和構建有效課堂,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備反思意識。所以,我在自己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經常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呢?”
本學期,在講到《克與千克》這部分內容時,我帶領學生歸納、總結重量單位克與千克以及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單位斤、兩之間的進率關系,隨著總結的不斷深入,一些對此知識原本還有些模糊的學生思路逐漸地清晰起來了,慢慢地找到了解決此類問題的抓手。此時,我注意到溫得璞也很認真地在聽,在寫,還時不時地皺皺眉,從他的學習情勢上來看,他學得很認真,我心想他已經掌握今天所學的內容了。可進行練習時,發現溫得璞的作業幾乎都是錯的,并且錯的內容就是剛剛大家討論過的錯例。
這是為什么呢?他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學習,不講話,應該能把學習搞好啊。通過溫得璞的這個例子,我發現,學習是否有效,并不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一些表面現象所決定的。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學習呢?
一、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學習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有效學習。
二、實實在在地體驗學習
學習任何知識都需要有一個全面、深入的體驗過程。學生只有在實實在在地體驗過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識形成的過程與脈絡,才能體味到學習的三味,才能把知識一點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點水式地學習,是很難把握所要學習知識的核心。
三、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習的要中之重
學習知識的過程不只是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進行點對點的學習,而是對點所在面上所有內容的全面把握,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僅把學習的內容作為學習重點,更要把學會學習的方法作為學習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應的學習方法,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才能達到學習的真正目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授“漁”,而不僅僅是授“魚”。
構建有效課堂,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當搶抓機遇,積極投身到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中,一顯自己的身手,因為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
(作者單位 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縣東和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