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藝,即以紙質材料為主要表現對象的藝術作品。它的最大特點是能夠充分展現紙?zhí)赜械牟馁|美。“紙藝”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剪紙是“紙藝”家族中最龐大的支脈。一張張彩色的紙,可以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頑皮可愛的動物、形態(tài)優(yōu)美的花草、雄偉挺拔的建筑等等,這種神奇的變幻實在叫人欣喜和癡迷。用來折、剪、撕的材料有很多:報紙、宣傳單、工藝紙、牛皮紙、蠟光紙。折紙和剪紙在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智力、訓練幼兒做事的認真精神等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折紙、剪紙的機會。”他認為折紙、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yǎng)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勁。”也就是說,折紙、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fā)。
本學期我在紙藝活動中對幼兒進行了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下是我的一點體會。
一、立足生活,引導幼兒學會觀察
紙藝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來源于生活。因此,當幼兒在創(chuàng)作剪紙時,就需要學會觀察生活,善于觀察生活。幼兒要學會讓更多的生活素材成為漂亮的紙藝作品。我在一次“剪紙創(chuàng)作”的教學中,要求每個幼兒畫一朵漂亮的小花,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發(fā)現了許多的問題。很多的幼兒畫出的小花沒創(chuàng)意。這也充分說明了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缺乏觀察。因此,我留了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中找花進行觀察,然后再進行作業(yè)。第二次孩子的作品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線條還不夠流暢,但他們都能畫出花的特征。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知道了只有用心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才能創(chuàng)造出漂亮的作品。后來,我經常發(fā)現,孩子們每到一處都會留心自己喜歡的事物。有一次,我?guī)Ш⒆觽內ゲ賵鲇螒颍瑤讉€孩子圍在一個角落里觀察著什么。第二天,有一個孩子交來了一幅自己的剪紙作品——蝴蝶。我十分驚訝,問他為什么想到剪蝴蝶。他告訴我他昨天在操場上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叢里飛,花紋很漂亮。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已經開始學會觀察生活了。
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動手的欲望
幼兒的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緒的影響。所以,為讓幼兒動手,我先以親切的話語,溫和的表情帶幼兒進入一個寬松的狀態(tài)中,再以新穎的形式,藝術的引導和熱情的鼓勵,激發(fā)幼兒動手的欲望,使幼兒產生積極的、躍躍欲試的想法。在生活中幼兒接觸最多的紙藝內容就是在嫁娶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喜”字、如意頭花等,看到各種圓形的、方形的、心狀的紙藝,他們特別感興趣。因此,我收集了這些“喜”字及團花,并展示給幼兒看。幼兒看后都要求我能夠教他們,我便讓他們跟我學習了一些最簡單的團花剪法。我還利用幼兒的精彩作品來布置教室,讓幼兒去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動手欲望。
三、弱化結果,引導幼兒注重動手過程
對幼兒剪紙作品的評價,是幼兒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的作品,是不能以絕對的對和錯,像和不像來劃分的。教師對幼兒的作品應采取肯定、鼓勵的態(tài)度。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評價與理解。既要看結果,又要注重整個過程。
首先,我常常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由于技能的局限,幼兒的作品與預想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給幼兒一個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回頭看,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讓幼兒學會互相學習。幼兒的創(chuàng)作是個性化的,其中許多地方值得幼兒相互借鑒,相互學習。這也是一個提高審美能力的過程。通過幼兒的自我表現,以及教師的講解誘導能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總之,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的能力,教師如果及時地進行開發(fā),那么,幼兒會創(chuàng)作出你意想不到的作品。因此,紙藝活動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讓幼兒在活動中受到美的熏陶,還能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通過教學的探索,我班幼兒對紙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能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各種能力在活動中也得到了發(fā)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七里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