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主要涉及幾個方面。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使他們掌握語言的技巧,另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英語綜合素養。教師只有靈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師生間形成一個感情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圍,才能順利進行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談談我的一點見解。
一、倡導體驗式英語教學
有了一系列的理論做基礎,加上不斷地努力探索,我將幾年來的各個課題研究付諸實際英語教學中,同時形成了一套可行有效的教學模式——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在全校英語學習者中進行實施體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激發了學生興趣,起到了推動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作用。我在實施各個課題中注重進行體驗式教學,從教學理念,教師和學生角色,學習過程及評價、作業反饋等方面實施,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窠臼,由“傳授知識”的模式向“體驗知識”的模式轉變。體驗式教學的形式活潑,對學生要求稍高,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成為了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者。教學活動與教學任務相吻合而不機械,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學生在體驗感知的過程中能對學習的新內容進行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的學生甚至能把學習的內容歸納總結,而以往,這些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只是接受“灌輸”的知識,教學效果自然不佳。體驗式學習以后,學習的新知識,學生大部分都印象深刻,而且能在新的語境中運用。
二、以游戲激趣,培養參與合作精神
游戲是英語課堂的內在動力,學生在做中學和通過參與競賽,可以促進英語思維能力。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任。如果教師對學生滿懷期待之心,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德、智、體等方面進一步得到完善,形成積極上進的情緒,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種種困難,攻克一切難關,最終取得好成績,享受成功的樂趣。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給學生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課堂上的雙邊和多邊活動,能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而學生“再表現”的欲望,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會使他們在英語課上滿懷興趣、集中精力。教師須知爭強好勝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師在結束一堂課時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特點,將學生分成小組,或者采取個人搶答,以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同時也可以檢查教學效果。學生可以在熱烈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興趣,增強參與意識。另外,有了競賽意識,學生課下又會根據自己的愛好,翻閱英語課外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三、幫助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
由于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英語語言環境相對要差一些,作為教師,既要改善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又要在授課的時候,用英語教學。在英語學習課堂上,教師要強調同學之間用英語溝通,在生活中,看到英語教師,要用英語打招呼和問候。還要設立專門的英語學習教室,要突出英語學習的特色,讓學生感覺到身在英語學習環境中,猶如置身于“English Family”。教室里可以張貼英語圖片,教室的上面可以懸掛英語彩色條幅,在教室里,還可以設定英語學習專欄,讓學生把自己見到的短小精悍的英語小故事、英語小笑話辦成英語小報,或是開辟個人英語專欄,把學生優秀的事跡用英語記載到上面,或是創建英語學習明星欄目,把英語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在上面做詳細的介紹和贊揚。另外,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張貼到專欄,并用一段英文簡明扼要地介紹自己的愛好、特長、年齡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總之,英語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不斷前進和進步。
(作者單位 河北省北唐山遷安市第五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