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但活潑好動、自制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一年級數學;情境教學;游戲教學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時間短,不可能整節課都在聽教師講,他們能維持的時間大于是在15~2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好這有限的教學時間,合理安排課程。
一、創設教學情境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在授課的時候教師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重點、難點在學生的最佳注意時間內得以順利解決,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時候,我捉了5只小鳥,并講了一個故事,5只小鳥都出去捉蟲了,問:“窩里還有小鳥嗎?”生答:“沒有。”“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0。”這樣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理解了0的含義。用生活中的素材吸引學生去主動探求知識。
二、游戲的引入
教育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數學游戲就是鼓勵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去主動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
1.課前游戲導入
剛進入上課的時候學生還無法從課間玩耍的狀態進入學習狀態,無法全心投入到學習中,這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緊扣課堂新知的游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還可讓學生對今天要學的內容有個大致的感性認識。如在上課初始,讓學生玩“乘坐公交車”的游戲,公交車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車,有人上車,通過上下車的游戲,學生感受到有關加法和減法以及加減法混合的數學知識,讓他們體驗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更樂于學習數學。
2.課中游戲穿插
一年級孩子的學習大多以無意注意和形象思維為主,注意穩定性和持久性較差。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插入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探索知識,主動學習,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如:在教學6的組成與分解時,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在用紙做的帽子上分別寫上數字0~6,讓學生在給定的時間內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學生在緊張而快樂的游戲中學到了6的組成和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情境再現中學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讓學生真正地喜歡數學,勿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而排斥數學,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匡海全.小學數學啟蒙階段的教學技巧與方法[J].學周刊,2011(41).
(作者單位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坑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