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特別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備課方式、教學方式甚至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一名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應順應歷史潮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課堂教與學的新突破。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新突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科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加強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整合。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語文學科內涵,依托信息技術的優勢,力爭實現在情境創設、教法創新、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新突破。
突破一:豐富學生認知途徑,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語文聯想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發展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學生的認知途徑也十分有限,依賴教材和教師的情況十分普遍。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CAI、互聯網以及電子白板的功能,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課《大海睡了》一文時,筆者就在課前利用互聯網搜集了大量的有關海的夜景圖片和視頻資料,在課堂教學時,筆者利用Flash課件將素材進行了加工和整理,并配上了背景音樂進行整體呈現。學生在這樣如詩如畫的學習情境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大海的美,然后通過教師的范讀,進一步感受課文中的語言美,體會詩句描寫的大海夜景,展開聯想、想象,培養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學生能夠從圖片、視頻、圖形、文字、圖表等內容中獲取信息,在豐富學生認知途徑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突破二:變教師教為學生學,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途徑十分有限,教材內容及呈現方式的局限性以及語文教師自身知識的有限性,加之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有限,這使得學生對教材及教師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的“權威性”更是不容置疑和否定的,因此,師傳生受式的教學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沿用下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新課程理念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倡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參與教學也是其核心內容。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時要敢于放手,把學生視為學習道路上的“發現者”和“探索者”,讓他們充分體驗收獲知識的愉悅和快樂。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十九課《小動物過冬》一文時,本課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朋友之間應該相互關心;掌握課文中的生字。
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筆者并未按照傳統的教學設計進行課文講解,而是借助于Authorware制作的雪花飛舞的動畫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提問,“冬天到了,小動物們都是怎樣過冬的呢?”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2分鐘),然后每組推選代表發言。有的同學提到了蚯蚓、有的同學提到了青蛙、蛇、小蜜蜂、松鼠、狐貍等。“那么,大家說的小動物的過冬方法正確嗎?大家可以通過互聯網的百度搜索引擎查一查,然后把正確的說法記一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小動物過冬》,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課文中提到了哪些小動物,他們過冬有哪些好辦法,好嗎?”教師通過課件播放本課的動畫,進一步激發大家的求知欲望。“下面,我們找幾個同學來分角色朗讀。”將動畫音頻關閉一聲道(背景音樂保留),讓學生有感情地進行分角色朗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字詞講解時,教師也突出動畫的輔助功能,注重筆順的書寫習慣,并根據學生之前的知識基礎嘗試進行組詞和造句,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突破三: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
毋庸置疑,面對面的交流能夠給師生帶來一種精神的愉悅。然而,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語文教師與每個學生真正交流的機會并不多。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在中小城市已經接近普及,這無疑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增強師生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更多途徑。
途徑一:用QQ或MSN進行在線交流
教師可以創建QQ群,通過群發布教學任務或安排閱讀內容。如果一些問題在課堂上沒有解決可以通過QQ語音或視頻進行溝通,以彌補課堂上的缺憾。
途徑二:借助論壇BBS進行在線答疑
在學校的主頁上開辟專門的“小學語文學習論壇”,小學生可以通過在論壇上發帖,把一些不懂的內容或學習的感受、心得發布出來,教師在收到信息后進行整理歸納,在給予答疑解惑的同時進行心理輔導,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系。
途徑三:利用多種形式進行作業評價
教師可以讓學生定期交電子作業,如每兩周一次的作文。在給評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QQ表情、語音或圖片,既給學生一種新鮮感,也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激勵的作用,而且還提高了批閱效率。
總之,信息技術猶如縷縷春風,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氣息。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引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讓教師教語文和學生學語文都變得美好起來。
參考文獻:
[1]王艷麗.讓信息技術唱響小學語文課堂主旋律.時代青年,2011(11).
[2]馬麗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1(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棋盤鎮祈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