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的舊觀念影響著一大部分教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無疑是當務之急。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營造探究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中,人的潛能會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努力消除學生探究學習的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是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首要條件。其次,要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自覺探究的情境,如運用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多媒體或圖畫再現、音樂渲染、表演課本劇、教師的語言描述等,強化學生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自覺、自主、合作探究。
如,在《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邱少云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錄像片段,豐富學生的視覺表象(像千斤巨石一般、火堆)、動覺表象(趴、一動也不動)和聽覺表象(沒發出一聲呻吟),而后把畫面定格在課文的插圖上。教師配以語言渲染:大火呼呼地燃燒,邱少云忍受著劇痛,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里,他怒視著敵人的陣地,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為了戰友的安全,為了戰斗的勝利,我必須紋絲不動……就這樣,他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直至壯烈犧牲。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這樣,教師善于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和欲望。
二、留足探究時空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一定要改變“學生被教師牽著走”的做法,努力實現周玉仁教授所倡導的“兩個凡是”: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絕不暗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基本任務是適時啟發誘導;學生作為探索者,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學習新知識。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理論中指出,教師給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要有■到■。在留給學生空間方面,葉瀾教授提出六種基本教學組織形式,分別是學生個別學習、對組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討論、學生執教或情景表演等形式,還有原先的師生一問一答和教師講述。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留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圍繞所要探究的目標去搜集各種材料,獲取各種信息,引導學生對這些信息或材料進行加工整理、分析判斷,從而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挖掘蘊含在教材內部的信息,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如,教學《月光曲》一課,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貝多芬在皮鞋匠家創作的鋼琴曲為什么叫《月光曲》?”這個問題好像與課文內容關系不大。其實,對理解教材內容來說,學生的問題提得妙,提到點子上來了。我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中描寫貝多芬創作時的環境的內容,聯系全文,細細體會,而后組織學生大組討論交流。經過交流,學生對教材的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體會到貝多芬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們認為:盲姑娘音樂天賦好,酷愛音樂,卻因為家窮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聽不到貝多芬彈奏鋼琴曲,她從來客純熟的、飽含深情的琴聲中判斷出來客就是貝多芬,點燃了貝多芬的創作激情,讓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該像月光一樣無私地奉獻給所有的人,特別是像盲姑娘這樣的知音……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過程中,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就更深了一層。
此外,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把探究的時空向課外延伸。
三、培養探究精神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探究學習中,教師應激勵學生樂于并善于發現問題,以問導“究”,以疑促“究”,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新設想,敢異想天開,敢標新立異,敢向權威的觀點挑戰,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感悟、積累和運用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逐步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關鍵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善于運用成功激勵。因為學生的探究精神是在探究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這種精神需要他們探究成功的支持。學生探究活動取得的成功將成為他們下一輪探究活動的動力。反復的探究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心態,逐步培養探究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時時給予支持、鼓勵,關注學生探究的成果,無論這些成果多么微小,教師都要加以珍惜、激勵,強化學生對探究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培養探究精神。
《峨眉道上》一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啊,默默地付出辛勞的鋪路人啊,你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學生自主探究后,交流時,一個學生認為:“鋪路人默默奉獻,鋪路不拿錢,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另一個學生馬上反駁:“我認為鋪路人鋪路也要錢,不然他們怎么過日子啊?”就鋪路人拿不拿錢的問題,全班學生爭執得面紅耳赤。教師讓學生靜下來,首先表揚了他們樂于探究的精神,然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聯系生活實際,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經過再次探究學習,明白了峨眉山是著名的風景區,每天都有很多 人來這里游玩。為了游人的方便,鋪路人的確是不辭勞苦,具有奉獻精神。即使鋪路人鋪路拿錢也是應該的,因為這是他們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他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聽到學生的精彩發言,教師情不自禁地帶頭鼓起掌來,師生共同沉醉在成功的喜悅中。這樣,教師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適時實施成功激勵,引導學生在探究實踐中驗證、豐富情感體驗,使學生產生一種發現真理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市洪瀨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