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大拇指理論”談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
“大拇指理論”指成功靠的是自己最出色的那個優(yōu)點。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是:往往每個組只有幾個“優(yōu)生”暢所欲言,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聽眾和看客。場面看似熱鬧,但往往思考、討論不夠深入,合作流于形式。
二、從“短板理論”談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
“短板理論”也稱“短板效應”,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它是說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這個木桶盛水量的決定因素,并不在于最高的那塊木板,而在于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
其實,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取決于“短板”——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個別優(yōu)生的“一枝獨秀”,讓一些學生可以“濫竽充數(shù)”和“渾水摸魚”,也嚴重挫傷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大雁精神”對于有效開展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啟迪
“大雁精神”具有如下特點:目標明確,優(yōu)勢互補,善于溝通,紀律嚴明,向上之風。這給我們有效開展品德課的小組合作學習以啟迪。
1.目標明確。大雁的目標明確,從不會盲目起飛。各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前需要明確三件事:(1)合作的目標是什么;(2)自己在小組中扮演什么角色;(3)自己在小組中承擔什么責任。當然,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隨意的、天馬行空似的討論,它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有序組織和巧妙引導。從討論主題的設置到小組內(nèi)任務的分配,從個人的獨立學習到組內(nèi)資源的整合,從活動時間的安排到活動結果的展示,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每個活動前全面設計,在活動中進行有效調(diào)控。
2.優(yōu)勢互補。小組合作學習不是教師簡單地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的學習活動,它要求教師要根據(jù)“組內(nèi)異質(zhì)”和“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科學、均衡分組。一般每個組內(nèi)有一個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強的人任組長,負責小組學習的組織工作;有學習較好或一般的學生,有著較大的潛力;也有成績不夠理想或不善于發(fā)言的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根據(jù)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每個學生要承擔一定的角色,如資料員、記錄員、總結人、發(fā)言人,這些角色最好由組內(nèi)同學輪流擔任。
3.善于溝通。大雁在轉彎或變換隊形、遇到危險的時候,通過叫聲傳遞信息,溝通的順暢保證了大雁團隊的協(xié)作毫無障礙。在合作學習時,各小組成員也要善于溝通,即學會尊重、傾聽和思考。學會傾聽既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在傾聽別人發(fā)言的時候,要積極思考,善于從別人的發(fā)言中得到啟發(fā),把自己的思想與他人的思想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4.紀律嚴明。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南飛行,是一個團結、守紀律的集體。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每個組員都要各明其責、各司其職、獎勤罰懶。無論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組員都必須全力以赴。對于完成積極任務的學生和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對于沒完成任務或應付了事的學生提出批評。
5.向上之風。大雁飛行時呈“V”字或“一”字形,會增加71%的飛行范圍,在這個范圍中,眾雁的飛行動作會形成一股“向上之風”,憑借這股“向上之風”能大大減輕飛行時遇到的阻力,提高飛行速度。要讓小組成員明確每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只有大家團結協(xié)作,才能共同進步。即“兩頭隊員手拉手,中間隊員加油走;小組成員齊努力,團結協(xié)作有成績”。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品德課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只有每一位品德課教師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才會讓這種學習方式更有實效,才會使品德課更有魅力。
(作者單位 重慶市合川區(qū)白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