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自主游戲是幼兒園最為基本的活動,也是幼兒最為喜歡的活動。幼兒園主要從環境創設、教師指導、游戲評價等方面進行研討,努力實現著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嘗試形成“開放、自主、和諧”的校園文化特色。
關鍵詞:自主游戲;環境創設;教師指導;游戲評價
一、問題提出
自主游戲是幼兒在完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運用自己已有經驗和大膽想象來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活動,它是幼兒園最為基本的活動,也是幼兒最為喜歡的活動。《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要求幼兒園應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為此,近年來,我園以自主游戲的研究為載體,主要從環境創設、教師指導、游戲評價等方面進行研討,努力實現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嘗試形成“開放、自主、和諧”的校園文化特色。
二、研究方法
1.觀察分析法
本研究對幼兒園大3班進行游戲觀摩,所有觀摩教師按照游戲環境、游戲過程、游戲講評三方面進行觀察。
2.行動研究法
通過觀察、調查的方法,了解研究現狀,了解幼兒游戲過程中的各種心理,不斷調整研究方向,促進幼兒的和諧發展。
3.個案研究法
在本課題中,個案研究法包括指向幼兒游戲過程中的個案研究,用于更為深入的分析和論證。
三、研究結果
1.環境創設(見觀察量表) 2.教師指導(見描述觀察)
鏡頭一:茶坊
教師來到茶坊,服務員面帶微笑:“請問你要喝茶嗎?”教師沒反應,他看了看,又接著說:“我們新茶剛上市,味道不錯,你來品嘗一下!”教師想了一下,問:“你們這有哪些茶?”其中一個男服務員馬上說:“有龍井茶、綠茶、普洱茶…”邊說邊指墻上的圖片,教師點點頭,對一旁的女孩說:“你是干什么的?”她看了看說:“我是炒茶的,看,這是炒茶的鍋,茶是在這里炒的。”“噢”教師高興地摸了摸她的頭,走了。
鏡頭二:體檢中心
教師來到測身高處,看了10秒走了,來到口腔檢查處,醫生在給一病人看牙齒,教師看了5秒走了,體重測量無人,走了,心電圖檢測處有兩人,教師說:“想看看剛才說的這個儀器怎么使用?”看了2分鐘,走了,沒有說什么。
鏡頭三:部分游戲角
教師走到門口,看見一個幼兒左手拎一盒餅干、右手拎一籃菜,教師問:“今天你們家里有客人,買這么多東西?”幼兒快速走到娃娃家,沒說話。教師又來到理發店,看了三分鐘,兩個理發師在互相敲背。教師又來到染坊,另一個教師在指導,隨意地看了幾幅作品,又來到屋外的茶坊和禮品店,看見掉在地上的糖盒禮品就撿起來放到禮品店架子上。大賣場里沒有顧客,營業員將東西扔來扔去,還不時發出嘻嘻的笑聲,有的盒子在地上,有的倒在桌上。教師巡視一圈,游戲基本結束。
3.游戲評價(見部分實錄)
(1)教師:你今天在游戲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2)教師:你今天檢查遇到了什么問題?(請心電圖檢查的醫生)(小朋友擠來擠去)?應該怎樣解決?檢查的夾子應該夾在哪里呢?(出示人體圖,請一幼兒上來畫夾的位置。)回家查查,下次游戲的時候來問你們?
(3)教師:什么要開張了?(觀察飲料店裝修情況)給飲料店取名?(一幼兒上前講述)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希望小朋友都能參與到其中來。(介紹下次游戲要求)
四、分析討論
根據游戲環境觀察量表可見:(1)區角標記統一醒目;(2)游戲撐牌大氣、美觀;(3)游戲規則、圖文并茂;(4)游戲環境幼兒參與。但存在:(1)主題痕跡體現不多;(2)半成品材料不豐富;(3)區角中沒有百寶箱;(4)材料適合的年齡特征不明顯。
根據教師指導的現場描述可見:(1)幼兒秩序好,游戲氛圍濃;(2)分工能細化,角色意識強。但存在(1)流動人員少,交往不多;(2)教師指導弱,目的不強。
根據游戲評價的部分實錄可見:一要注重發展新的游戲情節;二要激發幼兒再次玩的欲望;三要關注導入與評價相呼應。
五、教育建議
(一)要把創造的空間留給孩子——游戲環境的創設
環境作為一種教學的隱形資源與孩子發生著互動,正因為它的這種特殊作用,所以在《綱要》中要求我們老師要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與游戲環境,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交流中積累更多感性的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對學習、探索的興趣。
1.游戲環境中體現主題痕跡
如,在中班主題《多彩的秋天》,可在超市推出了秋季的服裝、秋季的食品、秋季的盆花等;在美發區推出秋季的護膚組合,包括補水的面膜、放干裂的護唇等;巧手坊推出樹葉發卡、樹葉胸針等;小吃店推出大閘蟹等秋季時令小吃……大班主題《豐收的秋天》中,則可在超市增添“秋裝上市”;小吃店增添“秋季水果茶”;書吧增添推薦書目《種子高飛》;健身房等。
2.游戲區中的半成品材料
我們理想中的游戲樣態應該是這樣的:孩子們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人員的流動帶動物品的流通,引發孩子的自主交往和創造熱情。我們結合主題教育內容,給各游戲區增添半成品材料,讓顧客始終有新鮮感,讓各個區角里的服務員時時有事做。如大班的主題教育內容是“三月江南”,在商場里投放的半成品材料是圓形紙片和吸管,可制作傘;禮品店提供的三折的KT板及一些彩紙,讓幼兒自己制作屏風當禮品賣;茶坊里提供彩紙制作茶葉。
3.游戲區中的“百寶箱”
每個游戲區都設有材料箱,孩子們喜歡把它稱作“百寶箱”。里面有各種質地的紙、剪刀及各種廢舊材料,供幼兒解決困難時選用。如理發店游戲時,故意為難服務員要燙發。可他們的燙發工具還沒有。這時,就可鼓勵幼兒到了材料箱里去找替代物來解決。材料箱給孩子們創造了以物代物的可能。
4.游戲材料的投放體現層次性
如大中小班同樣是建筑工地,小班通過投放幼兒熟悉而喜歡的實物玩具來激發幼兒游戲的愿望,一開始放了小動物,老師就引導:天氣冷了,小動物沒有房子住,你愿意為他造小房子嗎?這樣,孩子就會有目的地搭建出一幢幢小房子。在中班的建筑工地,則提供一些輔助物,象KT板、紙盒子等,以此來拓展幼兒建構的思路,并提供了建構的圖示,讓幼兒按圖施工,而且還可以延續建構,我們稱之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大班則應提供更為豐富、復雜的輔助材料,完全放手由孩子自由想象建構,不斷深化、拓展游戲主題,如:一個公園建造好以后,可設計門票,招徠游客觀賞。因此,游戲情節比小班、中班豐富了不少。所以,同一區域的材料投放應該因孩子不同而不同。
(二)要把創造的機會還給孩子——游戲的指導
在游戲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教師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深入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游戲現狀,靈活扮演各種角色,不失時機地給幼兒啟發性的建議,引導幼兒擴展新的游戲主題。
1.教師是游戲的旁觀者
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游戲,不僅能幫助教師更深入地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需要,更能使教師把握時機,有的放矢地指導幼兒游戲,從而擴展游戲,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觀察幼兒游戲:(1)觀察游戲的主題和情節。如,幼兒游戲的內容是什么?幼兒在玩什么?再現的是什么經驗?(2)觀察幼兒的行為。觀察幼兒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識?有哪些行為表現?(3)觀察選擇和操作材料的情況。選擇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難?(4)觀察幼兒的社會性水平。了解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水平(獨立游戲、平行游戲、聯合游戲、合作游戲),是否能主動選擇伙伴?是否能協調和同伴之間的關系?(5)觀察幼兒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擬實物的玩具替代,還是替代物?或言語動作替代?在玩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和問題?如何解決的?
2.教師是游戲的參與者
在觀察幼兒游戲的基礎上,教師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以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這是角色游戲的主要指導方式。如:在醫院里沒有病人時,教師就可扮成出租車司機邀請醫生去幼兒園進行健康知識講座,教師的及時參與,豐富了游戲情節。
3.教師是游戲的支持者
小班孩子的游戲水平相對比較低,遇到困難常常會求助于教師。這時教師應該是一位積極的支持者。如教師到點心店吃餛飩,說自己很喜歡在餛飩里放一些香蔥,孩子說“我們沒有”,教師就引導“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我太愛吃有香蔥的餛飩了”,后來,孩子終于找來綠色的紙撕成碎片放到碗里。當然,我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設置的問題要與孩子的年齡相吻合,否則,孩子可能會不予理睬。
(三)要把創造的火花傳遞給每個孩子——游戲的講評
游戲結束時的評價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它一方面需要教師心中有目標,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師以現場捕捉到的種種游戲狀況為基礎來進行講評,具有相當的隨機性和靈活性,最重要的是教師要使這種交流分享成為促進幼兒發展,促進游戲進程的有價值的活動過程。
1.要讓孩子交流分享樂趣
因為游戲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樂趣。如游戲結束時,可讓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講自己游戲中的感受和快樂,以“分享游戲故事”從自己、同伴、區域三方面進行評價,圍繞“我的快樂”“我的朋友”讓孩子愿意說、愛說。或可根據游戲評價榜對各個區域進行評價,對表現出色的區域獎勵流動五星,實現以幼兒評價為主的互動式評價。
2.要讓孩子交流分享經驗
在自主性游戲中,幼兒的生活、言語、交往、操作等多種經驗都會得以凸現,通過經驗的分享,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孩子都獲得新的發展。這也是幼兒游戲水平提高的一條捷徑。如,醫生是怎樣幫人看病的?怎樣讓娃娃家收拾得又快又整齊?你是怎樣招待顧客的?
3.要讓孩子交流分享問題
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會遇到諸如交往不順利,材料使用不當等不少問題,游戲結束時,孩子們或許會把問題提出來,或者干脆由老師來發問。這時候,就可以調動幼兒已有經驗,再利用幼兒之間的互動,最后經過老師的梳理,來引導幼兒主動解決問題,同時獲得經驗的提升。問題的分享讓孩子們樂于思考,表達。
通過幾年來的扎實研究,我園的孩子成了自主游戲的最大受益人,體現在:幼兒自主選擇意識逐漸增強、自主創造水平逐漸提高、自主評價能力逐漸提升。在游戲活動中,幼兒能自己選擇材料、角色、合作伙伴等;能自己想象游戲情節;能積極評價自己與他人的游戲行為等。孩子們真正成了自主游戲的主人,促進了幼兒個性的和諧發展。《幼兒游戲之旅》中這樣說道:“推開游戲之窗,讓我們一起感受幼兒游戲的真諦。打開游戲之門,讓我們一起發現幼兒游戲的奇妙。進入游戲驛站,讓我們一同踏上幼兒游戲的旅程。”相信,在幼兒成長的道路上,有你,有我,定能一起收獲幼兒游戲的成果,一起分享幼兒游戲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3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222-223.
[2]陸嫻敏.幼兒游戲之旅.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