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寄宿牧業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牧民家庭。接觸漢語的機會不是很多,2006年民漢兩所學校合并以來,學生就有了新的學習語言的環境。它對學生的學習語言有了比較好的幫助。不過還是因為家庭語言環境等各種因素,部分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很低,甚至有厭學現象,教師需要使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誘發學生興趣的手段,培養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漢語;學習興趣;培養
如何使同學們在學習中更好地掌握漢語,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他們的漢語學習興趣呢?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學生,熟悉教材,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培養學生用漢語會話能力出發,我每節課利用幾分鐘從師生之間進行漢語會話開始,逐步培養學生單獨用漢語講一段話,如每日見聞,談所熟悉的人等。一般先安排學習好、能力強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做個榜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對于稍差的學生,在課前把任務布置好,幫助他們做好準備,以致能在課堂上表現得很出色。使學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感到自己正在不斷進步,有所收獲。學生有了“成就感”就會逐漸消除畏難情緒,產生自信心。
課堂活動中,要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無論哪項活動都不要放棄差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給他們創造機會參與課堂活動。對于他們微小的進步要給予及時肯定與鼓勵,使他們深深感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從而產生一種積極情感,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比如,學生復述課文,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求不要太大,就算學生講了其中的一個內容或者一個句子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和表揚。學習詞語也一樣,千萬不要給學生批評。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鼓勵,可是它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不一般。
二、把課堂氛圍活躍起來
漢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沒有大量的語言實踐,是不可能掌握好語言知識的,更談不上語言交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漢語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因而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老師要關心學生,用心去感染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在課堂提問中出錯的學生,教師不要苛責、訓斥。教師在課堂上要啟發引導學生,不要強迫他們,不要給他們造成心理壓力,使他們害怕學習漢語。
教師在講授正課時,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漢文小幽默,或者講故事,玩游戲等活動來緩解課堂氣氛,教師用詞要幽默,調解學生的緊張心情,消除壓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漢語教學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漢語,使用漢語。教師要利用教學藝術,根據學生的好勝心、興趣、愛好和求知欲,精心設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比較輕松、自然地達到學習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漢語教師過去依靠一支粉筆、一本教本和一塊黑板的說教式,在課改浪潮的沖擊下顯得落后了。我們應該要有創新的精神,多采用電化的教學手段,例如錄音、錄像、投影、多媒體等,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如在漢語教材《會搖尾巴的狼》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方式,在講授課文前播放了《小山羊和狼》的動畫片段導入,讓學生概括出狼的狡猾、貪婪、兇殘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適當應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所選擇和運用的教學方法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個性特征等因素統一考慮。對于我國的漢語教學來說,絕大多數的學生學習漢語主要依靠課堂,而學生所處的環境也是學習漢語語言的場所,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努力為學生提供語言情景操練的機會,提供一個去看、去聽、去說、去感受的情境,利用多種途徑從事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漢語教材中“灰塵的旅行”,學習灰塵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可以讓同學們事先準備一些笤帚、場地,讓學生一邊干一邊學知識,輕松愉快而且印象深刻。
總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合作完成的過程,要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把學生當成學習的真正主人,正確對待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格干牧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