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投擲實心球是小學的一項達標項目,所以在小學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投擲實心球不但需要很大的力量,也需要精巧的技術,力量與技術融為一體,增加了這項運動的難度,所以對于那些體質(zhì)比較弱,協(xié)調(diào)性差、腰腹肌力量弱的小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困難的。為了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我對原地投擲實心球進行了不斷的研究,一次又一次的教學,讓我有了很豐富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迅速提高學生原地投擲實心球的成績。
一、投擲動作要規(guī)范準確
表面看起來,投擲是用手臂的力量把球推出去,其他部分的力量沒有用到,實則不然,學生在投擲實心球的過程中,腰腹肌力量的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學生經(jīng)常過早收胸、收腹,或者由于沒有在腰腹力量的帶動下過早揮臂,致使肘關節(jié)下降,導致出手時身體重心也降低,直接影響到出手點低與出手角度低的問題,致使整個投擲動作的勢能沒有完全轉(zhuǎn)換成動能,影響了出手角度和出手初速度,投擲力度不夠,最終影響了成績。
1.出手角度大小適合
(1)要有正確的站立姿勢。學生在投擲實心球時,前后腳開立,身體下蹲,眼看著自己要擲的到達點,注意力要集中,做一次深呼吸。
(2)學會正確的用力順序,從蹬地開始,力量上傳時挺髖,讓身體重心提高,體會這一動作時,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先讓學生用比較輕的實心球進行此練習直到頂肩練習,然后再逐步過渡到重一點的實心球,再到2公斤的標準實心球。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蹬地、挺髖、頂肩動作。然后接下來進行揮臂的練習。當實心球出手后,眼睛要跟著實心球走,直到落地,而不是閉上眼睛。練習時還要注意力量的大小要從小逐步增大,還包括動作不能變形,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掌握投擲的用力順序。
(3)出手高度的練習。上面的動作形成自動化以后,我們再強調(diào)出手高度這一細節(jié)。可采用借助橡膠帶作為教具進行這一動作的練習方式。學生兩只手抓住橡膠帶的中間,做出拋實心球的初使動作。橡膠帶的另外兩頭可以固定在墻上或者由另外一名同學拉住,練習者的下肢做蹬、撐、挺胸、引臂動作。動作要求:練習者意識中把手里的橡皮筋當作是要拋出的實心球,模擬體會胸部帶動手臂用力的感覺,這樣的動作多次練習,直到找到感覺為止。針對學生投擲時肘關節(jié)不能保持高度而過早下降,出手角度低而成了向下擲實心球,拋出的球沒有形成拋物線的缺點,可以讓學生向前方做徒手揮臂練習,可以手持藤條鞭打前上方固定的標志物,如果此時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動作,則在他做徒手揮臂練習時,可以找一個同學幫他托住他的肘關節(jié)不讓其下降,使他有所感覺而刻意地保持肘不下降。
2.加快出手初速度
(1)起始階段。從投實心球的開始姿勢起,身體站直,兩腳前后開立,上體逐漸后仰,兩臂后引,將身體的各部分如腰、腹、背、肩以及手臂等充分伸展,形成良好的勢能狀態(tài),以儲存最大的彈性勢能,為最后的使實心球發(fā)生最快的位移而做好準備。
(2)開始發(fā)力階段。提醒學生用力蹬伸、挺髖、送肩。在練習時,為了提高出手初速度,老師可以站在練習者的后面,當學生最后用力之時,老師從后面輕輕地拍練習者的肩、背部,目的是提醒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挺胸動作,目的是使其身體充分向后伸展,加大彈性勢能,盡量地把最后用力、快速收腹動作做出來。這樣學生的最后用力的出手初速度提高了,而且通過收腹,對完成動作時身體向前的沖力進行了緩沖。
二、重視并安排好投擲實心球的輔助練習
1.蹬地、挺髖練習
加強學生踝關節(jié)肌肉力量和膝關節(jié)蹬伸力量,兩腳前后開立,做蹬地、挺髖練習。要求:重心由后腳移動到前腳,重心升高。借助橡皮帶進行對抗性蹬地、挺髖練習。
2.原地的鞭打練習
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握持排球或輕重量的實心球上舉,先用單臂交替向前上方做鞭打練習,并結(jié)合蹬地、重心前移、收腹動作,然后再用雙臂同時進行。動作由慢到快,逐步過渡。
3.多做壓肩練習
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肩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加大投擲時的人體對實心球的做功距離,讓實心球獲得更大的勢能。既可以兩人一組限時壓肩,也可在墻上、單杠上做壓肩練習。
4.腰腹肌力量練習(仰臥起坐、仰臥舉腿等)
原地投擲實心球的教學中,學生對投擲時出手角度比較難以掌握,我認為其關鍵點在于胸部前挺、手臂滯留的動作,加快出手初速度,這樣也可以達到合理的投擲出手角度。
(作者單位 施巧云: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城東中心小學 黃 旭: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