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廣大教師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是,當前教學實踐中,有限的媒體資源不僅牽制了教師的教,更影響了學生的學。因此,要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使其對數學教學起到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就必須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一、利用資源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思維的動力。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融聲、色、圖、文于一體,因此,農遠資源中精美的教學課件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教學內容,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富有情趣的學習情境,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處在一種“渴求”的探索狀態,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如,去年市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上海市楊浦區張老師在教學《圓的初步認識》一節課時這樣設計課的尾聲:“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明汽車的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嗎?”在學生思考和小組討論片刻后,老師演示課件,屏幕上出現一片綠地,一只小猴子坐著一輛方形車輪的車子在前進,看到小猴子被車顛的一上一下,學生開懷哈哈大笑。隨著教師不斷深入的提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出了正確的回答。教師抓住時機通過三次演示,既加深了對圓的進一步認識,又把學生趨于降低的興趣再次激發起來、調動起來。
二、善于靈活運用農遠資源來突破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這通常是由于知識本身的深度和學生學習水平發展的過程性和階段性造成的。數學教學中有些內容表述形式單一、缺乏直觀性,而小學兒童的思維又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所以光依靠教師語言的比喻、啟發,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應用多媒體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變抽象為具體,將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之處全方位地展現出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農遠工程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這類資源。如,教學《三角形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紅領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標志等實物圖,在學生說出它們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這時利用光點的閃爍,閃動實物圖上三角形部分的形狀,接著把實物的模樣去掉,只剩下圖形的輪廓,抽象顯示出三角形形象,讓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著,電腦動態演示三條沒有圍攏的線段逐漸圍攏形成一個三角形。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終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三、農遠資源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數學教師大都有這樣的經歷,為節省上課板書時間,課前準備了大量的小黑板,把板書內容逐條寫上,為增加課堂的練習量,把各式習題都抄在小黑板上,致使上課出現“板書滿黑板,小黑板到處掛”的現象。多媒體的介入、農遠工程的開展,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比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也讓我們農村的孩子步入了信息時代的殿堂。由于它的“動”性強,因而傳遞信息容量大、速度快,使高密度的訓練和信息交流成為可能,教師可以精心組織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優化了教師的教,也優化了學生的學。例如,要解決行程中的“相遇”“相向”“相背”“同向”等問題,可用計算機動畫直觀地展現這幾種運動,并且教師可以把這組動畫進行任意切換,反復比較、區別,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和理解,使教學目標高質有效地達成。
四、運用農遠資源教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提高了他們觀察事物的能力
農遠資源無疑為數學教學內容注入了時代活水,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最大限度地突破書本是唯一學習資源的限制。巧用農遠資源可以將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帶入課堂;將漫長的生活發展史,最新的現代科學成果引進課堂;將書本上沒有介紹的最新信息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局限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在教小學數學《年、月、日》時,通過教師的直接講授也許可以讓學生“成功”地掌握什么是大小月,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二月是28天或者29天等知識,但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成功”只是表面的。在信息技術普及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用電腦上的萬年歷讓學生自主探索平年、閏年,大小月的規律,與科學課中的公轉、自轉相聯系,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農遠工程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很好地讓學生理解人們為什么對年月日這樣劃分,日歷是如何在實踐中形成的?讓學生明白這些知識是如何引進的以及人們對此的探索和思考。
新課程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多媒體及其資源的有效運用,并且講究運用的策略。選準媒體資源的運用與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農遠工程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豐富、精美的教學資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研究、多實踐,讓農遠資源發揮最大功效。
(作者單位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