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離焦慮是指兒童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恐慌、不安等情緒。如何克服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使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
關鍵詞:案例;分離焦慮;類型
一、透過案例看新入園幼兒的分離焦慮類型
案例一:雄雄在媽媽的懷抱里大聲地哭著,似乎要天昏地暗了,我張開了手臂,從媽媽的手里抱過雄雄,雄雄摟緊了我的脖子,看著媽媽的背影,哭聲依然很大,我抱著他,指著懸掛在天花板上的一顆顆串聯起來的漂亮的糖不停地數著:一顆紅紅的糖,一顆綠綠的糖——雄雄漸漸停止了哭聲,小眼睛眨呀眨……
這類幼兒在分離焦慮中屬于狂暴型幼兒,他們在入園分離時常常會大哭大鬧,甚至拳打腳踢,然而一旦在教師的安慰下平靜下來,就會立刻適應幼兒園的活動,這類幼兒焦慮反應強度較高,而適應起來則最短,這類幼兒的分離焦慮較易通過與同伴的游戲來轉移其注意力。
案例二:萌萌安靜地坐在一旁,大眼睛不停地轉動,觀察著周圍的小朋友,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躲貓貓的游戲也是萌萌在家里經常和媽媽玩得游戲,可是小朋友的笑聲似乎一點都沒有“打動”萌萌,她安靜地坐著,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態……
這是分離焦慮的第二種類型——封閉型幼兒,他們入園后會默默流淚,不與他人交流,或尋找自己的依戀物,或一動不動,這類幼兒焦慮反應強度最低,而適應期卻是最長的,這是教師在觀察和指導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為這類幼兒貌似不太焦慮,事實上他們缺乏與陌生成人及同伴的交往經驗,這使得他們更多地選擇抑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反而使得負面情緒更難以排解。
案例三:今天小安平哭鬧得很厲害,無論我和項老師怎么逗引她,也阻止不了她“撕心裂肺”的哭聲,午睡時,她鬧得更兇了,我抱著她睡也就僅僅睡了10分鐘,為了不影響其他小朋友午睡,我把她帶到教室,這下她哭得更厲害了,并哭著向我表示:“小朋友都在那邊,沒關系的!”
安平的表現是第三種形式——纏人型分離焦慮,此類幼兒不但在入園分離時會哭鬧,還會不停地重復著要求父母來接,喜歡跟著某位老師或幼兒,這類幼兒焦慮的反應強度較高,適應期也比較長。這類幼兒由于與陌生成人的交往水平較高,他們更愿意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情緒,這類幼兒不難被發現,難得是如何讓他們融入集體活動。
案例四:慕遠平時在家里睡覺、吃飯都特別的香,但是自從上了幼兒園就和在家里時完全不一樣了,一到午睡的時候就會大哭大鬧,胃口也不好,我也積極和家長聯系,希望慕遠能有所改變,但沒有幾天,慕遠就生病發燒了……
當我們的寶寶從一個熟悉的小環境來到陌生的大環境后,他的飲食、起居都有了很多的改變,身體和生理上也會有一定的不適應,環境的復雜使孩子接觸的病原體也逐漸增多,抗病的能力也會下降。
二、通過家園合作的多種途徑,減緩幼兒的分離焦慮
(一)從家長的角度來進行
1.家長需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了解幼兒園
家長的憂慮很多來自于對幼兒園的不了解,在我以往的工作過程中,我覺得事先讓家長和幼兒一起走進幼兒園進行環境和活動的互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家長看到幼兒園豐富的活動內容,看到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可使家長減輕內心焦慮。
2.引導家長幫助孩子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各種準備
孩子要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自然會產生恐懼、產生焦慮情緒。在入園前,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喜歡幼兒園,有入園的興趣和愿望。可多給孩子講述有關幼兒園的事情,如,“那兒有許多新朋友,大家一起玩玩具,一起唱歌,老師給大家講故事,你不是最喜歡聽故事嗎?”千萬不可在煩躁時說:“你真煩,送到幼兒園就好了。”如果孩子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將大大幫助孩子盡快地度過適應期,所以我們還要在生活能上讓孩子有所準備。
(二)從教師的角度來進行
1.入園前的家訪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在新生入園前,老師對本班孩子都應進行家訪,在家訪中通過與家長的交談來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生活規律、興趣愛好或其他的行為問題,并做好記錄。在家訪中,教師更要尋找機會有意識地與孩子多接觸,參與孩子的游戲,與孩子多聊聊,使師生間都有個初步的印象,孩子到了幼兒園時不至于彼此太陌生。
2.多叫孩子的乳名,讓孩子對教師產生信任感
孩子剛剛離開家庭,離開親人,幼兒園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教師用幼兒熟悉的乳名呼喚他,會讓幼兒感到親切,從而讓幼兒由恐懼感轉化為安全感。
3.細心觀察每個幼兒,及時向家長反饋信息
開學初期,家長們對老師也有著同樣的不信任感。結合孩子在幼兒園生活情況的擔憂,家長在接孩子離園時會有很多的問題想和教師交流,這時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和生活活動中對孩子多關心、觀察和關注孩子的特別表現,并及時、認真、主動地和家長交流溝通,這樣會減少家長的焦慮。
4.允許幼兒暫時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習慣
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一個顯著不同就是行為規則方面發生了變化,對于剛入園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著很多的不適應。為了確保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我們沒有一下子提出過多的規則,而應允許孩子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習慣,等他們情緒平穩后我們才進行逐步確立,這也是減少哭鬧的一個好辦法。
5.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剛入園的孩子,根據身心發育的特點,應多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消除焦慮情緒。在開學初期,作息時間可稍作一點調整,特別是來園、午睡、離園時應多注意。老師多詢問孩子的進食情況,適時增加一點點心,以保證幼兒多吃點。其次,還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多一些老師與孩子平視的目光交流,多一些與個別幼兒的交流。
幼兒是否能夠順利度過新入園的分離焦慮期,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園合作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提出了要求,應盡快讓幼兒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