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語言交流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從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進一步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意見及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學科,一直以來就受到教師、家長、學生的重視,但如何學好語文,真正使其成為我們交流、閱讀的重要工具,卻一直是困擾著教育界的重要課題。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剛剛進入學校,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同時也有著恐懼的心理,對于那些讓他們感到恐懼的事物,則會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階段,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的為考試而教學的方式,想方設法使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愿意學習語文,而不是簡單地為考試而學習。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與新課改之間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對傳統語文教學進行了極大的改革,因此,教師要切實找出在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盡快地努力加以改正,從而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1.教學觀念落后,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教學觀念的落后一直是阻礙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學生雖然年紀較小,但接觸的事物和信息是以往同齡孩子的數倍或數十倍,其在內心和思想方面也較為成熟,加之其成長環境較為適宜,自尊心、自我意識更強,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觀念上做一改變。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卻依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一是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的獨立性估計不足,導致教學中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模式,對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夠重視,導致課堂上常常出現教師在講臺上熱情洋溢,學生在下面興趣索然;二是忽視教育的目的性。依然將應試教育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忽視語文作為一門工具的重要作用,將認識幾個字,能否了解課本的中心思想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夠;三是忽視語文的文化性。僅僅將語文看做是一門識字課,而忽視了語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的作用,降低語文的文化屬性,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2.教學方法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由于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和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導致依然采取黑板、粉筆的傳統模式,即使在上級反復要求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情況下,僅僅將會使用ppt、幻燈片等作為多媒體的全部,沒有將現代教學手段充分加以應用。而就學生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東西,從網絡到平板電腦,從安卓系統到iPad等等,這些最新的科技產品對孩子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我們在課堂上卻依然還使用著傳統的方式,其教學效果則可想而知。
3.自身素質不高,難以更好地履行教學職責
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而在現實的工作中,往往出現由于教師自身素質不過硬,導致教學質量難以讓人滿意。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兒童心理并不了解。對兒童心理學的學習是加強與學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二是對高科技發展掌握不夠。對最新的科技成果不了解,導致教師在硬件技術的掌握上不熟練,不能有效發揮高科技技術設備的效果,在軟件上不能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
二、提高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是將應試教學的觀念轉變為真正的素質教學。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二是將認字能力教學轉變為創新思維能力教學。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來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三是將現代的語文課轉變為傳統文化的教學。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從語文課的教學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
2.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重點從三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強對學生心理學的學習。知道學生所思所想,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加強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學習。能夠熟練通過網絡、多媒體等技術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能夠通過小學生喜愛的動畫、Flash等方式,將死板的文字靈活化,通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逆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三是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立的思維方式,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教師放在組織者、指導者的從屬位置,在課堂上通過積極引導和有序組織,使孩子能夠將課堂變為展示自己的舞臺,通過朗讀、背誦等多種方法,考試、競賽等多種手段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占言.用好小學語文教材之美[J].輔導員,2009(11).
[2]李慧春.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創新的活力[J].素質教育論壇,2009(11).
(作者單位 四川省射洪縣雙溪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