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計算能力方面達到“熟練”“比較熟練”“會”三個層次,在計算的范圍上做了“四個為主”和“三個不超過”的明確規定。那么,如何加強計算教學,提高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1.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2.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
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抓好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幫助學生建立數感
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必須抓好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可是數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應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去培養學生的數感。
學生對運算方法的判斷、運算結果的估計,都與學生的數感有密切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盡量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的敘述算理,并注意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
三、抓好計算基本功的訓練,加強口算、心算和筆算能力訓練
計算基本功包括:20以內加法、減法的口算,表內乘除法,能湊成整十或整百數的加減法,判斷積和商的位數的方法等。這些基本功只有堅持天天練,才能達到熟練的程度,也才能為提高計算能力夯實基礎,為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掃除障礙。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作者單位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狼城崗鎮西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