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運用于課堂教學,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有部分教師對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教學策略不能合理利用,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討論的問題沒有價值,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達不到合作的目的。
2.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充分討論、交流意見,兩三分鐘草草收場,使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3.優等生“唱主角”,多數學困生則一言不發、隨大流,游離于討論內容之外。
以上問題的出現既遮蓋了教學中應暴露出來的問題,又背離了合作學習的初衷。那么,小組合作討論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要選擇最值得討論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討論應把最有價值、最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挑選出來,這些問題需具備以下條件:
1.問題的設計要有價值和包容性,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可以開啟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對問題的回答來啟迪學生的思維,并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還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2.把握重點、難點設計問題。使問題和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能較好地聯系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實際。
二、抓住討論的最佳時間
好的問題是討論的起點,教師如何適時提出問題,恰到好處地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是關鍵。教師應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教學目標來確定討論的時間,只有對問題進行精心的思考才可以真正進入到討論的角色中,抓住問題的本質,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才能真正發揮討論的作用。
三、合理分組
討論的分組直接影響討論的結果和效率。可以把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相近的學生編排為一組,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思維品質的差異,把優中差學生搭配分組。分組完成之后,必須給組內成員明確分工,組長負責討論,組員負責觀點記錄、整理,匯報本組討論結果,觀察了解其他組討論進展。組內可根據教學實際分工輪換,讓每個同學都擔當不同的角色,面對不同的挑戰。討論雖然是學生的活動,但教師要對學生如何討論進行指導,對疑難問題要點撥,對課堂氣氛要進行調控。
四、準確定位教師的角色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評價者,必須發揮教師的引導、組織、參與、評價功能,給學生的討論推波助瀾,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到達預設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甘肅省華亭縣馬峽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