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越來越覺得光靠學校、家庭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孩子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實踐認識,使其德育行為更規范。下面就談談我校在這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學校與鎮政府、鎮直機關、各站所等建立了試點研究,成立了“三結合”網絡,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工作計劃,簽定了目標管理責任書
實行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各方面參與教育的“雙向服務”共育新人的發展教育模式,構成綜合育人的教育體系并已初見成效。
“七一”黨的生日,“十一”國慶節,政府舉辦各種知識競賽,如:國情知識問答、黨的知識問答、詩朗誦、書法等比賽。鎮政府、中小學、鎮直機關、各站所都參與。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同時也了解了更多的國情知識、黨的知識,體會到黨的英明、偉大,了解了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及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
二、實踐學校與鎮政府的工作計劃——每學期根據不同的節日,都要為孩子們創造“獻愛心”的活動空間
在每年傳統端午節到來之際,為了讓孤寡老人也能體會到濃濃的節日氣氛,我校少先大隊組織部分學生到敬老院開展“我們一起過節”慰問活動,與老人們一起慶祝端午節。
我們的活動內容首先是清潔美化敬老院的環境,然后是派送食物(送粽子、送禽蛋等),陪老人們談天說地,并為老人們表演唱歌、舞蹈等節目。通過開展慰問活動,不僅使老人們深切感受到了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同時也讓學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老人們帶去了歡樂和溫暖,切身體會了一次真切的感恩教育。
汶川地震、2010年樺甸市洪災等,我校多次組織開展了《我為災區小朋友獻愛心》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倡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和諧、文明、進步的社會環境,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紛紛把自己的零花錢:一元、兩元、五元……投進了募捐箱,獻出自己的愛心。
利用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及每月月末時間,高年級學生為低年級學生打掃室內衛生、大掃除等,在活動中孩子們體會到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總之,我們不僅要在社會實踐中加強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德育系統工程來實施,在德育系統工程的構建和完善中,解決好德、智、體、美、勞相滲透,各階段教育相銜接及學校、家庭、社會相配合的問題,使其整合為互相滲透、縱向銜接、橫向配合的有機整體,形成整體育人的合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涼水子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