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學媒體是教師語言、黑板板書和文字材料,它注重于抽象的說理,“聽”和“說”為其信息傳遞的主要方式。而新興的多媒體技術,能交互地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及活動影像,它使得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突出了形象性,注重了感染性,增加了趣味性,增強了教學的功能。因此,在我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若能有效地發揮多媒體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將會切實地收到增效減負的效果。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能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創設良好的情境,通過音像、色彩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刺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思維更加活躍,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目的。
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時,我運用了錄像媒體。廬山很美,尤其是美麗奇幻的云霧,更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但它離我們的生活遙遠,學生對其知之甚少。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錄制了云霧籠罩在山頭、纏繞在半山腰、彌漫在山谷、遮擋山峰等不同地點的景觀。學生觀看后,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再通過對具體描寫的語句進行有感情地配音朗讀欣賞,他們真切地體會到廬山云霧千姿百態、變幻無常的特點,真正感受到廬山的美,從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的。
再如,一位教師執教《望廬山瀑布》時,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啟發想象。開始,先用動畫演示出一座云霧彌漫的香爐峰,太陽光透過蒙蒙水汽照射在香爐峰上,峰的四周似乎燃起了五彩斑斕的輕煙,紫的、淡紫的、深紫的……瀑布如同一條巨大的白練高高掛在山前,發出嘩嘩的響聲……在這個廣闊的空間中,景物有遠有近,色彩濃淡相間,聲音由輕漸響,一個動靜交錯、氣勢磅礴的絕境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詩的意境。紅日、青峰、紫煙、白色的瀑布,色澤鮮明,多么絢麗的一幅圖畫。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觀察朗讀想象,由于多種感官同時被刺激,自然與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有了“莫非是銀河決了堤岸,洶涌澎湃從天而降”的體驗。這樣,學生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毫不費勁地掌握了全詩,并且發展了思維。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發展思維
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在突破語文教學重難點方面起到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名詩,寫詩人登上鸛雀樓之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奮進精神。由于詩人所處的時代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久遠,他們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傳統的教學手段只能讓學生看圖進行想象,但插圖是靜止的,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教師在指導學生體會詩意,理解詩句所蘊含的哲理時,只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才能使插圖活起來,從而解決本詩的重難點。該設計如下:
首先以課件插圖為主,按詩句內容將某些靜止的畫面動態化。
(1)太陽漸漸的下沉直至看不見。
(2)黃河水滾滾向前的奔騰動化與咆哮的濤聲音響。
這兩處動態設計與聲像同步,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大自然的變化有聲有色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幫助學生理解了第一、二行“一輪落日靠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漸漸沉下去,黃河水正奔騰咆哮著向大海流去”的詩意,感悟了詩的意境,他們就會分別以緩慢、激昂的語調讀出太陽慢慢西沉與黃河滾滾向前的雄偉氣勢。
然后將鸛雀樓特寫放大,并逐一按樓層做人物的遠望對比。這一設計,既使學生整體理解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詩意,又深入淺出地揭示了詩句所蘊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突破了課文的重點難點,而且學生也發展了思維,學得有趣、輕松、實在。
三、運用多媒體指導朗讀,訓練語感
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文、聲、像融為一體的優勢,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語意環境,有助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和時空限制,往往難以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運用多媒體,可使圖與文緊密配合,可為學生創設情境。如,在教學《詠華山》一文時,播放有關華山的錄像,那直觀而鮮明的圖像,生動而簡練的解說詞把華山之高、華山之險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在聲像的吸引下,不由得進入了課文語言所描繪的特定情境,發出“哇!華山真高啊”的驚嘆聲。這樣,學生再讀課文時,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再如《登鸛雀樓》中第二行詩句“黃河入海流”,這行詩句的句意不難理解,難的是怎樣讀出黃河流入大海的氣勢。因為學生對“氣勢”沒有感性的認識,所以教師用多媒體聲像同步顯示“黃河流向大海”的情境,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感受“黃河流向大?!笔窃鯓拥臍鈩?。由于創設了情境,又憑借多媒體聲像同步的動化優勢,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在朗讀時以激昂的語調充分讀出了黃河奔騰不息滾滾“入海流”的雄偉氣勢。
全詩教學結束時,教師再次使用多媒體課件,并配以古箏樂曲,創設情境,帶大家去山西省黃河邊上登鸛雀樓。(音樂起)教師生動地描述:“??!現在,我們登上了鸛雀樓。朝遠處看,多壯麗的景色啊!看,傍晚的太陽……聽,黃河的水啊……(太陽與黃河水聲像同步顯示)小朋友,此情此景,讓我們一起來吟誦王之渙千古流傳的名詩《登鸛雀樓》?!蹦潜简v的旋律和壯觀的景象,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聞其聲,見其景,不約而同地吟誦起來,情何其真,意何其切?。?/p>
實踐表明,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教學工具,較之于傳統媒體,它無疑是先進而高效的。當然,我們在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濫用,要從學生、教材的實際出發,真正把握多媒體技術的特點,使它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卜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