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對于剛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因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讓他們快樂作文,也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較為頭疼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認為利用童詩作為切入點,用童詩引路,是讓孩子們提高作文水平,快樂作文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童詩;快樂作文
詩歌,是我國五千年文化長河中最美的一朵浪花。從古至今,詩歌的形式發生了諸多變化,有了許多分支。其中,兒童詩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個部分。它針對兒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及審美特點,通過充滿童稚的語言,給我們創設了一個個優美的意境,讓我們真切地體味到了兒童獨特的感受。在他們眼里,世界是那么的美,生活是那么的充滿希望和陽光。而有了這些獨特的感受,作文也變成了一件簡單而愉快的事情。接下來,筆者就針對自己在作文教學中,以童詩為作文引路的方法與大家進行簡單的交流。
一、情境創設,激發作文興趣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新奇而美妙的。受年齡因素的限制,小學生們對生活中許多事物的認識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們經歷得太少,能夠表達的東西也就極為有限,從而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下筆。久而久之,他們就對作文缺乏興趣。這成了影響他們作文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此,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讓孩子們親自參與進去,從而激發其作文興趣。
比如,教學童詩《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當夏天小姐姐熱情地問“我”夏天來了想變成什么時,我回答了許多個答案,但是最后看到小小的荷塘時,卻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想變成荷葉的原因是什么?說荷葉像一柄大傘,僅僅是因為它看上去形狀像傘嗎?針對這兩個問題,學生們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問題一:“我”想變成荷葉,因為它像一柄美麗的大傘;“我”想變成荷葉,這樣小魚能在荷葉下玩耍;我想變成荷葉,因為它還能讓小雨點在荷葉上唱歌等。問題二:荷葉不僅看上去像大傘,還能為魚兒擋雨,為雨點帶來歡樂,所以它看上去像一柄大傘,也能成為魚兒真正的傘。教師繼續引導:如果你是魚兒(雨點),你想對荷葉說什么?請大家針對這個問題寫一小段話。這樣,學生們便來了興趣,紛紛動筆。
二、讓童詩引路,大膽作文
1.豐富詞匯儲量,為作文打好基礎
當學生們準備作文時,往往會發現自己找不到寫的,或者心里想到要寫什么,卻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是由于學生們的詞匯量匱乏而導致的普遍現象。對此,教師要善于通過增加他們的閱讀量來豐富其詞匯,便于寫作時隨手拈來。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學著寫兒童詩,利用兒童詩簡潔淺顯的文字來表達深層次的意境。兒童詩的語言都是非常精美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在學習時認真品味,并積極積累,在自己的作品中合理進行仿寫。
2.善于想象及聯想,豐富作文內容
童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這恰好又符合兒童的特征,在他們的眼里,世界上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感情的。因而,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的這一特性,在教學中盡可能地給他們留下足夠大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在自己奇妙的想象世界中自由飛翔。如教學《長城和運河》,文中將長城比作曲折蜿蜒的巨龍,將運河比作銀光閃閃的綢帶,極具想象力。教師可讓學生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飛機上看到的長江和黃河會是什么景象呢?或者,在飛機上俯瞰大地,會是什么景象?再由此拓展開來:月夜,仰望星空,閃爍不停的星星是否像一顆顆鑲嵌在天幕上的珍珠?銀河里閃爍的明星,是牛郎織女提著燈籠相會還是他們放在河中的河燈?這樣,引導學生在作文中也要積極發揮想象,以豐富作文內容。
3.貼近生活實際,積累作文素材
其實作文更多的是來自于生活,即使有豐富的想象,有大膽的聯想,仍然是建立在現實之上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于生活實際中尋找并積累作文素材,讓作文不再空洞。仍以《長城和運河》為例,盡管文中將長城視為蜿蜒曲折的巨龍,那也是因為現實中的長城確實是蜿蜒曲折、連綿起伏的。其實,只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激起靈感的浪花,成為學生作文的優秀素材。尤其是孩子們充滿童趣的生活,每一個片段都可以奏響一曲華美的樂章,也都能成為作文的一個良好素材。
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以上這些方法,從不同的寫作角度,通過不同的寫作形式,習得一篇篇理想的作文,以此來鍛煉及提高作文水平,增強作文的信心,進而做到快樂作文。
總之,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因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利用童詩引路,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在快樂作文的基礎上,寫出一篇篇內容豐富、文筆優美的好作文。
參考文獻:
[1]倪靜川.用兒童詩推進寫作啟蒙[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04).
[2]嚴建英.觸類旁通善模仿 引得詩情妙生花:淺談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寫兒童詩[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9(Z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