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數學學科知識中同樣蘊含著豐富的法制資源。關鍵是如何開發和利用法制教育資源與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以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承擔著增強少年兒童法制意識的培養教育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結合小學數學知識,淺談一下我在數學教學中是怎樣滲透法制教育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潛在的法制教育元素
我在教四年級數學廣角《生活中的植樹問題》時,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有關知識。我是這樣創設情境,揭示課題的:同學們,老師收集了一組關于沙塵暴的圖片(出示課件),我們都知道,沙塵暴不僅污染了環境,影響了交通,更重要的是危害了人們的健康。造成沙塵暴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無節制地亂砍濫伐樹木,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預防沙塵暴的主要措施就是植樹造林。3月12日是植樹節,植樹中也有許多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到數學廣角去探究植樹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使法制教育與數學教學自然融合,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二、借助情境教學,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當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編題時,在教學中有選擇性地結合時事,利用其中蘊含的法制資源,把有關法制方面的資料編入題目中,借助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進行稅額與利率的教學時,向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讓學生對國家稅法有一定的了解;在進行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時,結合課本練習向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激發學生對野生動物的熱愛;在進行人民幣的教學時,向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讓學生知道愛護人民幣是每位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三、聯系學生身邊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例如,在講課過程中聯系學生身邊的數學知識:儲蓄利息的計算、市場經濟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氣預報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如,通過講授計算器的作用及統計的知識讓學生動手把身邊的數學問題加以解決,再順便介紹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簡介我國改革以來的巨大成就,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四、挖掘潛在的法制教育資源,拓展教育范圍
在學生學過簡單的統計后,有一道題是:站在馬路口,統計在一分鐘內通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我在帶領學生去統計前,首先對學生進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規的教育,到達現場后再對學生進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紅綠燈的指示行駛,即不遵守交通法規,對可能出現的后果進行設想。學生通過設想討論一致認為:遵守交通法規不但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又認識到了交通法規的重要性,進而拓展了教育范圍。
五、融入法制教育,凈化學生心靈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一堂數學課上,授課內容是對重量單位“千克、克”的認識,可以一邊指導學生通過用手來感受重量,一邊告訴學生:一克物品很輕,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很大,適時對學生進行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毒品的危害。
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或幾節數學課就能解決的事情,它應該是一項長期的、制度的、科學的系統工程。讓我們共同攜手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筑起一片純潔干凈的法制天空,促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鄉市衛濱區人民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