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南安詩山歷史悠久,是閩南著名的僑鄉和文化重鎮,這里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閩南僑鄉特色。其中的特色小吃——粕丸,是家鄉名副其實的金牌小吃,也是一道平民化的本土風味小吃,是逢年過節、喜慶宴客、招待回鄉的游子、華僑時必不可少的美食。因而,讓學生學會制作粕丸,對傳承、弘揚家鄉飲食文化十分有意義。
【活動對象】
六年級學生。
【活動時間】
兩周。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家鄉小吃粕丸的外觀、口感、制作方法及其蘊涵的飲食文化。
2.初步學習家鄉小吃粕丸的制作方法,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積極參與家務勞動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采訪、查找家鄉小吃粕丸的相關知識。
2.準備制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創境激情,激發鄉情
1.展示圖片,解鄉情
教師展示家鄉四大名小吃——鹵面、粕丸、蔥油粿、肉粽的圖片。
教師講述詩山歷史,點出粕丸的品牌作用。
2.交流成果,話粕丸
(1)交流家鄉粕丸獲得的榮譽稱號,好吃的地方。
(2)各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交流對粕丸的了解。
同學們分別從網上調查、民間調查、采訪名廚師和港臺僑胞四方面來談對粕丸飲食文化的了解。
二、示范釋疑,引發鄉“趣”
1.播放視頻,明工序
視頻——專業指導老師演示與講解炸粕丸的過程與方法。
2.現場指導,解疑難
專業指導老師來現場,學生質疑問難。
三、人人動手,融情于“趣”
1.總結經驗,促活動
教師提醒學生按配料,照工序,注意細節就能成功。
2.溫馨提示,保質量
溫馨提示:講究衛生,注意安全。
3.分組活動,學做菜
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組活動,每組一位老師協助。
四、展示作品,趣味評價
1.展示成果,做自評
各組派兩個代表展示成果,一個端盤子,一個做自我評價。
2.專業點評,給鼓勵
請專業指導老師品嘗并點評,選出優勝組。
3.品嘗探究,明原由
學生品嘗成果,談談成功的經驗或不足的原因。
五、暢談收獲,升華鄉情
1.暢談收獲,話心得
學生談談在這次活動中的體會或收獲。
2.教師總結,寄希望
【活動反思】
以上案例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依托,充分挖掘學生身邊寶貴的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愛鄉之情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經歷了一次傳統的飲食文化之旅,也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創造了良好機會。
一、積極利用資源,激發學生情感
本案例一開始,就借助“泉州十佳農家菜之一”這一榮譽,激起學生身為詩山人的無比自豪感;接著帶領學生在這一家鄉氣息中展示課前調查、采訪得到的資料,充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然后再通過視頻教做家鄉菜,現場解決疑難的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做家鄉菜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升學生能力
以上案例,將專業指導老師炸粕丸的過程拍成錄像,用視頻向學生清楚地展示了炸粕丸的幾道工序,讓學生在視覺感官上先學做菜。然后又請專業指導教師在現場接受學生的咨詢,為學生解開炸粕丸過程中曾經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疑難。雖然老師的講解只有寥寥數語,卻字字珠璣,使得學生在獲得經驗與指導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
三、強調主體實踐,增強學生體驗
常聽人們說:“你告訴我,我會忘記;你給我示范,我能記??;你讓我自己做,我就會明白,而且一輩子明白?!边@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理念,“做”,即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中心,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本次活動中,學生們親自走進了社區去調查、去研究、去體驗、去感悟,在生活中學習,豐富了對社會、對家鄉的認識,更是培養了他們的社交能力、調查采訪能力、創造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