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內容是源于學生生活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發展需要的內容。課程內容應當成為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的生動的素材。”因此,構建富有現實意義、情感和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一種趨勢和必然。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所創設的問題情境,若只有思維含量而不考慮情感成分,則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若思維含量偏少,過于注重情感成分,則又無助于學生的思維鍛煉,當然更談不上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案例一:是開放,還是禁錮
《兩位數乘法》練習A:
計算下面各題:
35×57= 63×21= 45×24= 84×56= 41×65=
B練習
1.用計算器算出18×18。
2.根據這個結果,不計算,你能知道17×18等于多少嗎?19×17呢?
3.用計算器算出23×23,并根據這個結果,不計算,你能知道24×23等于多少嗎?
4.不計算,你能知道下面的結果各是什么嗎?
35×35= 34×36= 45×45= 44×46=
5.你發現了什么?你能表述它嗎?你能證明它嗎?
當我們沉迷于這樣的練習,并對此津津樂道,認為我們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基礎,還讓學生在開放式的練習中有了自己的思考時,是否想過,我們為此而花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是否想過這些練習究竟會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多大價值?它是真正促進了孩子思維的發展,還是把他們禁錮在了一個更狹小的空間?數學課程標準已經作了很大的改進,但是我們的數學課堂呢?依然有大量機械繁瑣的計算練習充斥在我們的課堂上,當這樣的練習占去了數學教學的絕大部分內容時,它的價值已經走向了負面……
反思:應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有這樣一段:“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而以上這部分練習,我們在注重基礎的同時,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特別是一個孩子,他們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充滿了想象。而如此枯燥乏味的練習,他們會本能地產生反感,甚至厭惡,顯然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他們還能去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征嗎?
案例二:是簡約,還是在繞道
學習《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時,教學老師出示的例題為:草地上有9只白兔,5只黑兔。下面是這課的教學片段:
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白兔比黑兔多幾只?
師:你們會列式嗎?誰來試試?
生:9-5=4(只)。
師:真好!(板書)誰能說說這里的數字9表示什么嗎?
生:9表示9只白兔。
師:不錯。那5表示什么呢?
生:5表示5只黑兔。
師:孩子們這里的5并不是表示5只黑兔,而是表示5只白兔。(學生有些詫異)
師:我們看,這里面是誰和誰在比?
生:白兔與黑兔。
師:是的。因為白兔多,所以我們可以把白兔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與黑兔同樣多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比黑兔多的部分(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上示意圖)(學生跟著老師重復剛才上面的話)
師:這道題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幾只,應該怎樣想呢?
生:9減5。
師:就是把9只里,去掉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
生:同樣多的部分。
師:也就是從9只白兔里面,去掉與黑兔同樣多的5只白兔,剩下的就是多出的只數了。
師:所以這里的5,表示的是與黑兔同樣多的白兔,而不是黑兔。明白了嗎?誰來說說看?
如果我們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關注數學的結構和算理,而忽略了孩子們的認識現實和思維方式;如果我們總是試圖將孩子們的思維固定在一個專家思維角度上;如果我們只關注眼前的定式,而忽略了未來更靈活的發展。那么“老師不教我還會,老師越講我越糊涂”的現象就會逐漸增多,所謂的“數學差生”也就普遍了。本來為孩子們發展服務的數學,竟然讓孩子們越學越玄乎……
反思:合理摒棄,回歸簡約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知規律存在著“最近發展區”。我們不能“拔苗助長”;人為地拔高要求,要讓孩子能跳起來摘到蘋果。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即生活。”讓孩子在熟悉的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讓我們從孩子的生活入手,讓孩子從小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也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讓數學回歸本真與簡單吧,有價值的數學一定能夠給孩子們帶來信心與樂趣的。
課堂上只有當師生之間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重視學生、關愛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變生硬灌輸為師生共同探討,使枯燥的數學課堂充滿感情和活力。教師要結合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多組織有“趣”的活動,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
(作者單位 浙江省嵊州市愛德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