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解題質疑
1.同學們,我國古代曾有這樣的千古佳句流傳至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鐘期已沒,世上無知音。”你們知道這些佳句是歌頌什么的嗎?(生: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友情。)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伯牙絕鉉》這個蕩氣回腸的故事。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準“弦”的讀音。“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二、初解“絕弦”(引導自學“闖關一”)
(一)(出示“導學方案”的“闖關一”)現在請同學們一邊默讀課文,一邊完成“闖關一”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約15分鐘,教師巡視指導。)
(二)小組交流(約5分鐘)
(三)小組匯報
1.(出示“闖關一1”)現在老師要檢查一下昨天的預習情況,誰來讀讀課文?(及時引導學生正音,約兩名學生讀)
2.同學們讀得不錯,要想讀出古文的韻味,還得注意斷句的停頓。現在聽老師讀讀好嗎?(師范讀)
課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同學們有信心讀出古文的韻味嗎?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4.我們來齊讀一遍課文。(生齊讀)
5.讀得古色古香,韻味無窮!(或:有點古文的韻味了,相信學完課文后會讀得更好。)
6.(出示“闖關一2”)你運用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讀懂課文的每一句話嗎?你讀懂哪句,就說說哪句的意思,誰來說說?
7.學生匯報,翻譯正確的表揚,翻譯不正確的引導學生及時糾正。
8.現在同位之間再將全文意思說一次。
9.(出示“闖關一3”)剛才閱讀了兩份閱讀材料,誰來匯報第三道填空題?(學生匯報完,教師出示答案)好,我們齊讀一遍。
10.小結:同學們的自學能力真強!從今天的自學,可見同學們確實是很有思想的,希望下節課的學習你們表現得更出色!現在我們再把課文讀一遍。(齊讀)下課!
【第二課時】
一、深悟“絕弦”(引導自學“闖關二”)
(一)課前談話
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一段音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
生:我仿佛看到了泉水潺潺地流著,小鳥在綠樹中鳴叫,花兒爭奇斗妍。
師:我仿佛看到飛流的瀑布,悠悠的白云,裊裊的炊煙,灼灼的霞光……
2.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這首曲子是有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現在我們進一步去感受伯牙和子期他們令人動容的友情。
(二)質疑問難
課題是文章的靈魂,再讀讀課題,(生齊讀)圍繞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預設學生回答:
1.“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當即解決一些零碎的問題。)
2.伯牙為什么要“絕弦”?
3.圍繞課文內容,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呢?
(預設:為什么伯牙視鐘子期為知音?)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課件,闖關二:我能讀懂課文)現在我們就帶著兩個主要問題默讀課文,用相應的線段畫出答案。(約10分鐘,教師巡視)
(1)為什么伯牙視子期為知音?
(2)伯牙為什么“絕弦”?
2.現在四人小組可以互相交流交流。(約5分鐘)
3.誰來談談你的理解?第一題:為什么伯牙視子期為知音?
(1)學生匯報:課文的1~4句。(回答不完整的,另請學生補充。)
(2)我們一起讀讀伯牙視子期為知音的原因。(1~4句)
(3)一、二行再讀讀第二句,三、四行讀讀第三句。
(4)讀得真棒!上節課我們從課外資料里知道,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預設答案:還會有鳥語花香、春天百花盛開、冬天白雪皚皚……)
(5)(出示課件)請你仿照課文第2、3句的句式,參考下面的詞語,也來贊一贊伯牙的琴技吧。先自己練習說說。
炊煙裊裊 清風徐徐 明月皎皎 白雪皚皚 楊柳依依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流水淙淙 春雨綿綿 白云悠悠
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鐘子期曰:“裊裊兮若炊煙!”
伯牙鼓琴,志在____,鐘子期曰:“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鐘子期曰:“_____!”
(6)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指名回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指名回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白雪──(一起吟誦下一句)
(生齊答:“善哉,善哉,皚皚兮若白雪。)
(7)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生答:知音!)
(8)在遇到鐘子期前,名滿天下的伯牙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樵夫鐘子期為知音?
(出示課件)請看一段資料:
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9)可以想象,在上流社會,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當伯牙志在芳草。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萋萋兮若芳草。
(10)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11)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請你們自由讀讀課文1~4句,好好感受一下。
(12)現在我們來個小競賽,男生讀1、3句,女生讀2、4句,看哪一方能讀出知音相遇的快樂幸福!
(13)哪一方讀得好些呢?(組織學生評議)
(14)為了公平起見,現在女生讀1、3句,男生讀2、4句,看哪一方更能讀出知音相遇的快樂幸福!(組織學生評議,鼓舞士氣)
4.理解伯牙絕弦的原因
(1)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我們讀讀課文的第5句。(學生齊讀)
(2)伯牙突然聞此噩耗,定然會怎么樣?
(預設:悲痛欲絕、心如刀絞、如五雷轟頂、淚流滿面……)
(3)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第一篇《伯牙摔琴謝知音》中,這樣寫道:
(出示課件)學生齊讀:
俞伯牙聞聽此言,五內崩裂,淚如涌泉,只見他大叫一聲,傍山崖跌倒,一時昏厥于地……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雙手捶胸,慟(tòng)哭不已……
(4)于是,伯牙來到子期墳前,他又操起鳳尾琴,為唯一的知音——子期彈奏起《高山流水》。可惜當他志在高山時,子期不能再對他說——
生(齊):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當他志在流水時,子期也不能再對他說——
生(齊):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師:當他志在楊柳時,子期也不能再對他說——
生(齊):善哉,依依兮若楊柳!
(5)于是,伯牙就“破琴絕弦”——(生答)“終身不復鼓”。
(6)同學們,作為一名樂師,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他是多么熱愛音樂,多么喜愛這鳳尾琴啊!為什么他卻“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呢?
(出示闖關二)現在你明白了伯牙為什么“絕弦”了嗎?誰來回答?(約有2生回答)
(預設:因為只有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可是子期死了,再也沒有人能聽懂他的琴音了。)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伯牙還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詩。(出示課件)師配樂讀:
摔斷瑤琴鳳尾寒,
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
欲覓知音難上難。
2.同學們,朋友可以有很多,但欲覓得知音卻是難上難啊。伯牙閱人無數,也不過覓得一個知音——子期,真是“千古知音最難覓”!讓《高山流水》伴著我們深情地誦讀一次課文,記住這個感人的知音故事吧!(播放《高山流水》音樂,生誦讀)
3.(音樂繼續)人生苦短,知音難覓;云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為了知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請你寫在語文書上。(教師巡視,個別匯報,點評表揚。)
二、回味“絕弦”(課堂達標)
(出示課件,闖關三:我來檢測自己——)
1.我能背誦課文
2.我能出色地完成練習冊第63頁第五、六、七題練習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課堂小結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士為知己者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個人的朋友可以很多,但真正的知音卻很難尋,當我們擁有知音的時候一定要珍惜呀!
請看家庭作業:
1.我要把這個故事講給爸媽聽。
2.我能搜集歌頌人間友情的詩詞。
3.我要閱讀有關交友的故事:管鮑之交、刎頸之交。
下課!
(作者單位 廣東省江門市紫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