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整個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新課程理念的教學下,但有的小學語文教學還是用過去講讀課的教法,導致教師沒有充分的精力來授課,學生也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找到師生各自應該承擔的平衡點,找出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才能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幾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理念的教學下,廣大老師也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新課程理念在時間的考驗下日益深得人心。
問題一:學生小組學習,合作討論成為“流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學生小組合作就成為時下流行的學習方式。特別在一些公開課、觀摩課上,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就越多,不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只能算是作秀、或是片面的。因為,這樣的學習形式往往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主講、發言,功課不太好的同學在配合,并沒有達到真正的交流和學習。
同時,這也只是小組內部的學習和交流,況且這樣的討論時間也不充分,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學生不能從中得到真正的收獲。從而,這樣的學習形式就被視為教學的一個必有的步驟,成為教學中的一種擺設。
策略一: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相互交流
要想使小組學習的方式達到有效,學生能真正地學到知識,就要堅守“老師指導,學生相互交流”的原則。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老師給小組的安排要合理,同學之間的分工要明確;(2)合作學習、討論的話題要有價值和意義;(3)要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材料和進行討論;(4)討論出結果后,要反饋給老師,讓老師來做個系統的說明。
因為,一個小組的學習是需要時間安排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它需要的就是同學之間的相互補充和借鑒。
問題二:“自主學習”成為放縱自由,沒有制約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讀”還是它的核心、它的本。“讀”仍是閱讀教學的精髓,仍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對學生的“讀”做一個量和質的要求,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即使“自主學習”是在閱讀教學下的一種形式,但也不能太讓學生自主,達到放任自流的程度。它所要求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能建立起和諧的關系,使學生在充滿愛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氣氛中發揮好指揮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有效的參與,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師生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從而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
策略二: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交流方式
閱讀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不是一個被動機械地吸收課本里的信息的過程,而是積極主動地從課文里吸收各類信息的過程。所以,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范讀以及必要的講解和小結,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但在這個過程中,在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習慣和態度上,教師都要進行有效的調控和指導。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方式交流,幫助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做到真正地“自主學習”。
問題三:探究式學習僅僅成為一種形式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在慢慢地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并逐漸向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是積極的接受者轉變,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求“探求式”的學習方法。
“探求式”學習方法所要求的就是學生自己去收集大量信息與資料,但老師不給予指導,甚至有的學生丟棄文本于不顧,著力于展示所謂的“探究成果”,信息資料充塞課堂。不過,在學生自己找到的信息中,自己能理解的少之又少,不能幫助學生自己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而這樣的一種“探究式”學習方式就成為一種形式和虛無,沒有實際的用處。
策略三:讓學生自己學會“尋找信息和資料”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僅要學會老師教給他們對閱讀的理解方法,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用字典、網絡等工具獲取所需的注釋、翻譯的信息。特別是針對一些深度較高的文章,更是需要學生自己課前的預習——尋找信息和資料。這樣,在老師進行授課時就能很好地聽課,理解文章的大意,從而才能在“探究式”學習中真正地把所獲得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達到“探究式”學習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以上存在的幾個問題,找出真正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一教學版塊實施好。
參考文獻:
[1]王亞,駱文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1).
[2]王安禮.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技探索,2011(8).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江口街道上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