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駕馭”能力,既是適應高中學生心理成長的需要,更是高中學生適應新課程學習的迫切需要。從樹立課堂教學的簡約意識;關注教材目錄和導入部分的教學;合理整合教材,構建知識結構等三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駕馭”能力。
關鍵詞:駕馭;簡約;整合
高中歷史教師既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又要整合相關教學內容,以便為學生容易接受,這勢必要求教師具備很高的駕馭教學內容的能力,筆者認為也應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駕馭”能力。所謂駕馭是指使服從自己的意志而行動,強調的是自主性。本文談的駕馭能力則指的是學生對歷史學習具備整體上把握線索、規律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駕馭”能力呢?
一、樹立課堂教學的簡約意識
為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駕馭能力提供思想指導。
教學中往往出現很難在規定的單位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務實,樹立課堂教學的簡約意識。一些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沒必要做過多的鋪墊或添加繁瑣甚至是無效的信息,否則不僅浪費時間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而且有增加學生負擔之患。對于一些復雜、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教師想方設法將其淺顯化、簡約化,以適應高中新課改的需要。如新教材(本文均為人教版2007年1月第3版)必修3第11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關于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內容,重在認識其意義,而不必刻意搞清物理學的專業知識。再如必修2第17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有老師曾將這場經濟危機比喻成一場
大火,吸引學生很快投入到簡要的問題之中:火勢如何?為什么著火?如何救火?一連串的追問,讓學生進入一種緊張狀態,然后借著學生內心產生的一股求知欲,引導他們進入新課教學。依據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近幾年選考內容的考查比重不大。如選修4《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一課,可以孫中山一生的三次轉變為主線展開教學,重點講述孫中山后兩次轉變。這樣結構簡化,線索更為清晰,學生對這一課的把握較為容易。課堂教學中的這種簡約意識能使學生領會每一課的重點和步驟,增強學習效果,也為培養他們對歷史學習的駕馭能力提供思想指導。
二、關注教材目錄和導入部分的教學
為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駕馭能力提供方法指導。
目錄是歷史教材內容的主脈,是歷史教與學的基本線索。充分利用目錄學習歷史可以使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提綱挈領,具備基本的歷史階段的駕馭能力。如必修2的目錄,第一、三、四、五單元主要介紹了古代中國、近代中國、現代中國的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第
二、六、七、八單元介紹的是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戰后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等內容。教師對目錄的簡介有助于培養學生駕馭教材知識體系的能力,明確專題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為以后歸納階段特征奠定基礎。歷史學習必須依據一定的線索,才能尋找到歷史發展的規律。如果學生把握了歷史的基本線索與規律,那么他們對歷史學習也就具備了一定的駕馭能力,進而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
教材的導入分為單元導入和課導入。單元導入簡介本單元內容;課導入主要包括導入語。導入部分基本上要求學生首先從宏觀上把握每單元的主題,明確探究學習過程中的重點所在。如果教師充分重視導入部分的教學的話,利于學生對教材具備一定的駕馭能力,明晰學習的思路,增強教學效果。如必修2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面對這樣一個專題,學生怎樣才能駕馭它呢?分析導入部分尤為重要。通過閱讀單元導入,使學生明確學習思路:
1.中國資本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原因)
2.中國資本主義經歷了怎樣的曲折發展?(歷程)
3.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影響如何?(影響)
4.根據本課所學,你有何啟示?(啟示)
學生能夠駕馭這一單元的主要線索和教學的主要流程等,對于歷史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不無裨益。學生能夠駕馭了重點,抓住了主題,以科學的方法投入學習,必將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提高學習效率,獲取“能夠獲取知識的知識”。
三、合理整合教材,構建知識結構
為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駕馭能力提供關鍵一環。
新課程要抓住主題的“綱”,綱舉目張,而不能只盯著教科書的內容。否則過度備課,使課上得膨脹,學生不堪重負。由于歷史學科容量大、記憶難,教學中合理整合教材,構建知識結構這一環節就顯得尤為重要。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知識的線索,能夠做到對每一單元、每一課提綱挈領,這正體現了對學生歷史學習駕馭能力的培養。新教材史實分類集中、古今中外貫通、知識點大多具有集合性等特點,就更需要著力培養學生的駕馭能力—從合理整合教材,構建知識結構做起—根據教材的目錄把握教材內各單元之間的聯系,把握每一單元各課之間的關系,根據每一課的內容把握各子目錄之間的關系,這樣就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而確立宏觀知識體系。新教材的編寫體例便于靈活地調整教學順序,如學習必修3第五單元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之后,我們進行了簡單整合,先學習下一單元的《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一課,然后再學習《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這樣就完整地構成了近代前期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不同派別向西方學習的歷程,然后師生共同構建“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圖表。再以必修2第一單元第1課《發達的古代農業》為例:
通過整合教材,構建知識結構,把零散的、雜亂無章的知識系統化,才能記住知識,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才能駕馭所學
知識。
此外,在教學中還要不斷滲透歷史學的基本原理、規律,逐漸培養學生對類似重大歷史問題的駕馭能力,分析事件的因果關
系,把握歷史發展的主脈,從而產生一定的歷史意識。
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駕馭”能力,實質上就是要求盡力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學會“怎樣學”,進而“學進去”,希望最終收獲的是“能夠獲取知識的知識”。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