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傳統的中等職業學校物理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弊端出發,明確職業活動導向教學中應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更好地發揮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物理教師在職業活動導向教學中扮演的角色。
關鍵詞:職業活動導向;師生關系;教師角色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學校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物理學科屬于中職理工類專業的文化課基礎課程,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和服務專業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學要重新審視固有師生關系,構建民主平等、合作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更好地發揮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職業活動導向教學要求新型的師生關系
中職畢業生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勞動者的素質,今天的中職學生就是明天祖國的建設者。中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新的學習方式從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勤于實踐、樂于動手的意識與習慣。[1]
職業活動導向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具有崗位特殊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職業活動導向教學目標體現了以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的教學觀,目標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崗位轉換能力;目標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也就是開發學生的能力和天賦,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職業教育改革要求關注人的發展,要求教師面向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以及情感體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力本位”的課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師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實現從以往的知識傳授者、灌輸者到學生學習活動的觀察者、指導者、鑒定與評估者之間的轉變。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創新、積極參與學習。所以,教師應該從根本上重新評價師生關系。
二、新型師生關系構建中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職業活動導向教學的教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代言人和知識的傳播者,在教學過程中已經從教學的主導地位轉位到主持人的地位,或者說是處于教學的“配角”地位,因此,教師在職業活動導向教學中扮演的角色具有多樣性。
1.以課堂教學主持人的身份出現在教學中
在職業活動導向教學中,教師作為主持人,其任務與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任務不同,他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做好主持人工作,必須掌握一個基本原則:講得盡可能少,讓學生做得更多。如,在上《自由落體》一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以“重的物體下落得快還是輕的物體下來的快”為辯題進行辯論,教師作為主持人重要的是控制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是控制教學內容。在辯論的過程中,如有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時,不要馬上阻止,要善于分析,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的教學效果比傳統的教師演示講授要好得多。
2.以學生學習資源獲取的提供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在教學中
實證是科學研究與其他研究活動的區別。物理學家用感官或借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和測量來搜集證明活動需要的資料證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推斷。物理結論的形成,需要相當數量的實證資料。互聯網的發展為學生學習知識和信息增加了全新的、功能強大的載體,在職業活動導向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資源以及新的信息,并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它不但需要學生掌握信息設備與軟件的使用,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將當前的學習與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幫助學生成為嫻熟的信息收集者和組織者,學會如何分析信息并決定哪些是有用的。這樣,培養了他們的詢問技巧,提高了他們獲取正確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全面培養了學生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能力。
3.以學生探索知識、發展認知能力的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教學中
職業活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落實到教學中就是要給每位學生創造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探究。物理學科中有些科學性問題往往是具有綜合性的比較復雜的問題,單靠學生個人的知識經驗、認識水平、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難順利地開展,學生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進行分工合作。只有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教學中,和學生一起以疑問的眼光重新審視物理規律和物理結論,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建立假設、尋求答案,進而深化理解、驗證假設、構建理論。如,在上“電阻定律”一節課時,教師先通過引課提出問題情境:電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其次學生一起猜測:電阻的大小可能跟電阻的材料、長度、粗細及溫度有關。然后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方案。接著進行實驗、收集實驗證據。最后分析、總結以及反思。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給學生一份自信。教師應該是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并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掘出來,變成精神財富。教師不但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而且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其閃光點,使他們形成自愛的心態,使他們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有許多可愛的地方”。[2]
參考文獻:
[1]葉昌元,李懷康.職業活動導向教學與實踐[M].杭州:浙江科學科技出版社,2007-12.
[2]胡東方,劉德華.讓教育煥發生命的價值:審視教育中的“罪”與“罰”[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浙江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