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 ——詩歌,它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這門古老的藝術,它留給我們的是一朵朵香艷奪目的奇葩,我們應仔細地去欣賞、去品味。現在,讓我們走進“詩的王國”,去體味詩歌深邃的意境,感悟詩歌豐富的情感,體會詩歌精練、含蓄、生動形象、富有節奏感、音樂美的語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共鳴他們博大精深的思想,自然地感受他們的熏陶,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欣賞能力。這也是提升、欣賞語文素養最重要的途徑其一。
一、整體感知,突出“四看”——看標題、解作者、讀詩句、重注釋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閱讀欣賞詩歌,我們講求初步感知,整體去理解。
1.詩歌標題,如同人體之眼,他對我們欣賞理解詩歌有著指引作用
如,張養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看標題,“潼關”——地名,“懷古”——思想情感,作者行進在潼關路上,想起關中古時、眼前,自然發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名為“懷古”,實為“傷今”,“借他人酒杯,澆心中塊壘”。再如,杜甫的《日暮》,我們借標題自然聯想到杜甫這位偉大詩人的晚年思想。
2.解作者——聯系作者,了解背景,體味作品的主旨、情感
“詩言志,詞言情”,了解作者身處的時代、滄桑的經歷,有助于我們更深切地體味作者在詩中所寓含的情感,如,李清照這位女詞人的前后期身世,會讓我們更準確地去欣賞她的詩歌,《如夢令》讓我們看到的是少女時期的作者傷春情結,而《一剪梅》卻體會到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看到的是她的“凄凄慘慘戚戚”、“此情無計可消除”的心境和“人比黃花瘦”的憔悴形象。
3.讀詩句,重注釋——詩句內容是欣賞詩歌的重點
我們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要做細致地分析,是重點,放在下一步進行。如2010年新課標卷高考試卷中的詩歌賞析題《雨雪曲》后有以下注釋:(1)江總……歷仕梁陳隋三朝。(2)榆溪:指邊塞。(3)隴西:在今甘肅。以上這三點注釋,讓我們了解了作者,了解了地點,給我們的思維指明了方向:邊塞—邊塞詩—邊塞詩突出的情感、思想。
二、精琢細磨,深入領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詩歌的技巧、音韻美
1.感受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詩歌情感豐富,語言凝練,“詩歌是富于形象的思維”(別林斯基)。閱讀詩歌,從有限的語言文字的建構中引出無限的想象。如王維的《田園樂》: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其中“山客”的形象——其居住的環境有什么特點?生活有什么特點?——在桃紅柳綠的明媚景色中,在花落鶯啼的寧靜環境中,“山客”睡得酣甜安穩,于身外之境一無所知,這樣,一個熱愛自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閑適生活的人物形象就展現在眼前。
2.把握語言是詩歌內涵理解的關鍵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其語言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練性、跳躍性和感染力。欣賞詩歌語言,要求了解詩歌語言的特色,同時,調動聯想、想象等方法,進一步領悟詩歌的精妙。詩歌語言一般來說,講求兩層含義,即詩歌語言的字面意義的理解之外,還要重點把握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進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態度。分析詩歌語言,還需要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把握詩歌表情達意的語言特色。
3.賞析表達技巧,切磋擷取,學習借鑒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是高考命題最多的內容,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總之,一切用以提高詩歌表達效果的方法都在高考的考查范圍之內。這就要求教師準確判斷詩詞所運用的方法技巧,并賞析其表達效果。
4.融會共鳴,走進作者內心,體悟作者思想情感
詩歌思想內容的評價是詩歌賞析的最重要環節,作者通過藝術意境的塑造,傳達給讀者的是詩歌的主旨、詩人寄托的情感等,這一內容的把握必須借助詩歌形象的分析及前面所提進行全面的考慮,但我們也可以根據詩歌的題材,去概括性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
詩人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在此類詩歌中,常以自然山水、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的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美好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純真而質樸的友情、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準確審題,剖析答題方向、內容,注重答題步驟
1.鑒賞形象型
(1)鑒賞人物形象的答題步驟與要點
第一步:找到詩中描繪形象的相關語句,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
第二步:用精練的話語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結合詩歌的主旨指出所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第四步:緊扣題目要求,擬寫答案。
(2)鑒賞景物形象的答題步驟與要點
第一步: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實原詩的基礎上,進行聯想、想象,并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力求優美;
第二步: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意境的氛圍特點(孤寂冷清、或恬靜優美、或雄渾壯闊、或蕭瑟凄涼……)要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第三步:根據意境氛圍的特點來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緊扣題目要求,擬寫答案。
2.鑒賞語言型
(1)鑒賞煉字的答題步驟與要點
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該字運用了怎么樣的表現手法(比喻、通感、以動顯靜等),有什么表達效果;
第四步:緊扣題目要求,擬寫答案。
(2)鑒賞詩眼的答題步驟與要點
第一步:指出該字詞對主旨表達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結合詩句進行梳理,列舉全詩圍繞該字詞寫了哪些內容;
第三步:該字詞在詩歌的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第四步:緊扣題目要求,擬寫答案。
(3)鑒賞表達技巧的答題步驟與要點
第一步:準確地指出詩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表達技巧;
第二步:結合詩句解釋說明詩中這種手法的運用內容;
第三步:指出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
第四步:緊扣題目要求,擬寫答案。
在中國古代詩詞這一芬芳絢麗的園圃中,作者或憂國憂民,或惜時勸學,或講求道德修養,或感悟人生哲理學習詩詞,有助于我們審美情感的培養、道德修養和人格的提煉,有助于我們學習能力的提升。如果準確學會詩歌的賞析方法,不僅增加學生的知識積淀,訓練學生的鑒賞能力,更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給他們思想上的啟迪,藝術上的享受。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第三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