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的“學困生”,指的是初中數學學習中,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均不能達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學生。
我校是一所城區初中,受地理位置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造成我校的班額過大,任課教師思想壓力大,工作任務繁重,特別是在當今經濟大潮的沖擊和嚴峻就業形勢下,處處都搞“英才教育”。很多教師講課只針對優秀生,課外輔導跟不上,致使只有部分升學有望的尖子生在奮力學習,其他學生只是學習成績平平,班級的平均成績一直處全區的中等偏上水平。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我了解到學生不喜歡數學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基礎差,學習一直處于被動狀態;(2)積極性差,缺乏學好數學的信心;(3)學法不科學,很多學生平時根本不看教科書,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4)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落后,常埋怨學生不努力;(5)教育方式不當,有的教師經常挫傷學生的自尊心;(6)“家長思想觀點陳舊”及“自費上大學”的影響等。我們找到了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有效轉化方法。
一、講究方法,學會反思,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善于講究方法,學會反思,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關注教師的“教”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上。專家們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只要下工夫,每一個學生都能教好”……是的,學生學不好數學,不能一味責怪學生。教師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教師的教學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發現學生作業中具普遍性錯誤,我們要反思我們的教學過程是不是存在問題,練習設計是不是合理等等。對學困生要降低作業難度,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作業,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教學中多問幾個“是不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堅定他們的學習信念。
我們聽優秀教師的課,總感覺他們上得很精彩,上得很輕松。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因沒有答上一個簡單問題而感到局促不安時,教師輕輕地對他說:“請坐下,你再想想”,一個簡單的“請”字,說明了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學生也會從心里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懷愛護,尊師之情就會油然而生。當學生對教師的講表示疑惑時,教師要用商量的語氣說:“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好嗎?”能體現師生之間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關系。
二、注重方式,多種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我們身邊的學困生或多或少都有些壞毛病,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交頭接耳,為了完成作業東問西抄,應付了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應該采用硬性壓制的手段,要注重方式,多種形式,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生活的主體。對學困生從“不讓說”到“敞開說”,要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教學過程的討論。為了給他們“敞開說”創造條件,教師可借鑒杜郎口中學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教師提問,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在小組里發言熱烈、活躍,有爭有論,有時教室里有點“亂”,但這種“亂”卻改變了過去學生被動聽講、課堂氣氛呆板的局面,特別是差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參與意識。
三、創設情境,體驗成功,讓學生樂學
我們都知道,好些學困生由于在學習中屢遭失敗,他們心靈上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有的學生自己認為腦子“笨”,不是“學數學的料”,甚至失去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要避免造成這種心靈深處的“傷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他們創設情境,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給學困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提問較易回答的問題,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方法,即以大多數學生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為教學起點,將教學目標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則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把學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使學生有能力、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給學困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形成樂學的氛圍,在每個目標層次都做到快速反饋、激勵評價。
四、參與合作,積極學習,培養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總覺得低人一等,不愿與人交往,不愿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別人袒露,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閉鎖心理。因此,我們要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讓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他們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總之,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爭取更多的時間和學困生談心,用一片愛心去關心他們。只要我們對學困生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理解,用我們的愛,用我們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我相信,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獻林,張淑清.學困生心理特征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侯良才.學困生的心理特征與教育策略.教育教學論壇,2010(08).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