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陣地,展開人與人之間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活動。它既是教師生命活力的體現,也是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更應該是教師生命活動與學生生命活動的有效交往。它是以師生共同的生命活動和生命交往為基礎的,以師生的共同發展為目標的課堂教學。
一、初中語文生命課堂的意義
1.初中語文生命課堂是學生生活化的課堂
初中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差距,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闊學生的眼界,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愿望。
2.初中語文生命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變被動的學習者為主動的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度,恰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飛”起來,讓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都得到培養。
3.初中語文生命課堂是學生情感激發的課堂
教師若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就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潛能和創造性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例如,在上《周總理,你在哪里》的課文朗讀指導中,我懷著對革命前輩深深的悼念和崇敬之情,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同詩人一起去高山旁、大海邊、篝火旁、森林中尋覓親人,懷念敬愛的周總理的情景。入情入境,撥動著學生情感的弦,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二、改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生命力的策略
1.進行教學設計的研究,優化課堂新模式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學校教育中對學生素質培養最直接、最穩定的影響因素。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等形式開展了教學設計專題教研活動,學習如何確定合理的教學模式,明確其中每一個環節,如新課的導入、情節的設置、練習的設計等,精心準備,創設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開展多層次的教學活動,將課堂延展開來
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命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如同課異構、骨干教師開設示范課、新教師進行匯報課等等。通過不同層次的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認識、點評與反思,特別是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的引領,給教師以啟發,從而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在相互觀摩、反思、研討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語文教師與學生能自覺追求自主、合作、個性、創造的課堂,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3.培養語文教師自我反思意識
善于反思的語文教師能夠公開自己的思考過程,引起討論,使課堂教學對學生來說具有挑戰性、趣味性和刺激性。對習慣于反思的教師來說,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絕對的權威,學生處在一個與教師平等的對話者的角色上,在與教師的共同探討中共同發展。這樣才能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愛的藝術,情感教育是師愛的集中體現。語文教師要對學生傾注熱情,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進步的愿望,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作者單位 灌云縣南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