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老師在教學中都會布置學生預習,在課堂上,只是草草檢查一下便開始計劃好的表演。由于預習與課堂的脫節,課堂上有預習這一環節反而成了累贅。所以,許多老師上課干脆丟掉了預習這一環節。
我們隨便看看各種版本的教材內容,都是以導入、活動、觀察、思考、比較、歸納、想一想、練一練、習題等內容為主體。很顯然,編寫這些內容的目的主要不是給老師看的,而是給學生使用的,所以,我呼吁現在要把教材的名稱改一下,改“教材”為“學材”——學生學習用的,教材應該是現在的教學參考書。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介紹從課前自主學習融入課堂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獨立訓練”。
一、以課本為課前自主學習的工具,讓預習真正落到實處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的歸宿,目前流行的方式是課前向學生發放預學案,老師往往編制大量預習題讓學生練習,學生的預習也就是去完成老師發放的預學案上的練習,我認為這不是預習。首先,我們預習的對象應該是課本,新課標下的課本就是學生預習的最好文本;其次,使用預學案預習主要是練習,使用課本練習,內容豐富多彩: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最后,課本上的練習最適合學生課前獨立完成。請問:哪一位老師的預學案能跟課本比,我們的老師往往是丟掉課本,編制、羅列一大堆難題的所謂的預學案,使得大多數學生望案興嘆,擱置一邊。
二、讓學生圍繞具體問題討論,并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使課堂討論效率最大化
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一般是老師出示一組預習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我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交流,交流的內容是:(1)我知道了什么;(2)我學會了什么;(3)我還沒有弄懂的問題是什么。學生圍繞以上問題討論,有的困惑是交叉的,他們之間可相互解決,有的是共同的,他們會思考、交流、辯論、質疑、解決問題。最后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師生互動的話題。
在教學“反比例函數圖像與性質”一課中,學生通過獨立列表、畫圖,以及小組交流,知道了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是雙曲線,也感知到了函數的增減性,但是,文本在歸納反比例函數性質時是這樣敘述的:“當k>0時,雙曲線的兩個分支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個象限內,y隨x增大而減小”。課本為什么要強調“在每一個象限內”,這讓不少學生感到困惑。
三、師生互動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訓練點預測學生在對知識的認識、理解、應用方面會出現什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設計一組緊扣重點并能突破難點的練習。課堂上讓各個小組的學生代表提出問題,相互解答,在此基礎上出示相應的對比練習、變式練習,讓學生及時練習,及時鞏固,加深理解。
四、經過自學、討論、交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形成了學習、探究的能力,這時,教師不易再作過多的講解,應當讓學生獨立練習,練習完成后交流評議、訂正
從課前的獨立學習到課堂的再獨立練習是回歸,也是升華,課前的預習具有探索性,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他們有求知的欲望,有興趣。他們在交流中會產生成就感,樂于為師,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我在實踐中發現,真正的高效課堂,一學期下來,從不需加班加點,所取得的成績卻是最好的。
(作者單位 江蘇省寶應縣望直港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