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掌握學生的體育基礎、情感愛好、運動心態,創設一種“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運動、揣摩領悟,讓學生在體育學習、鍛煉、運動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用體育學科中蘊涵的精神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體育;把握心態;改革創新;提升成效;引領成長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陽光體育、改革創新、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作為新時期初中體育教師,要提高自身人文素養、體育技能、教學水平,切實增強自身的履職能力,創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提高技能,率先垂范,用言傳身教激發運動熱情
1.增強自身履職能力
作為體育教師,要圍繞教學需求,從現代媒介上學習新型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用新理論、新方法指導體育教學,以自身的言行影響和帶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
2.增強學生意志品質
體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體育知識、提升運動技能、增強身體素質,而且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滲透意志品質教育,在刻苦訓練中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筆者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教育情感教育。
3.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
體育教學中的籃球、足球、排球以及一些隊列等項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要在競爭、比賽中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筆者在體育教學中經常開展一些球類和接力比賽活動,讓學生體會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團結友愛意識。
二、創新模式,優化過程,讓體育教學切合發展實際
1.改“講解傳授”為“合作探究”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講解、傳授、示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教學過程簡單、教學效果不優。教師要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把握學生內心動態,虛心接受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意見、建議,與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在教會學生方式方法的同時,與學生共同分析研究動作要點、領悟動作要點,對學生的運作進行引導、點撥,在師生互動中提高教學成效。
2.改“強化訓練”為“趣味活動”
體育教學活動中,由于有的科目比較枯燥乏味、復雜繁瑣,學生的興趣不高、熱情不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游戲、比賽等活動引入體育教學之中。
3.改“統一要求”為“因人而異”
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特征、身體素質、情感愛好、運動能力、行為習慣的不同,在教學中存有感知、運動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實施、學生身心發展實際進行因材施教、分層要求,運動技能強的學生,適當提高要求,對于身體技能一般的學生,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三、電化教學,拓展空間,使素質教育走進學生心靈
1.增加教學生動程度
體育教學中,在教會學生運動技能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補充一些體育發展歷史、背景知識、保健常識等信息,滿足學生成長進步的需求,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如,筆者在教學籃球內容時,運用電化方法向學生系統介紹了籃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教學中,讓學生觀察更加詳細,使學生抓住動作要領,突破教學難點。
2.營造濃厚體育教學氛圍
體育運動過程比較枯燥,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乏味的感覺,在經過一定時間的高強度訓練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穿插動聽的音樂,為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激昂、舒緩的旋律中激發奮進的意識,提高體育教學成效。在激烈的體育運動結束以后,安排一些輕松的音樂,緩解學生的疲勞感,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3.開展興趣小組活動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把愛好相同、志趣相投的學生通過興趣小組組織在一起,讓他們在一起共同領悟、探究體育運作技能、技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在創新教育理論、優化教學過程、拓展教學空間上動腦筋、下工夫,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上出實招、求實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