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生學習英語一般會遇到哪些障礙?筆者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研員,為此進行了多年的深入實際調研,我以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對學生而言,初學時,學生幾乎不存在厭學的情緒,因為他們好奇心強。以后隨著知識面的擴大,會逐漸出現厭學情況,因為這些學生不是從興趣出發,所以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2)學英語不得法。其表現在:念單詞用字注音;記生詞死記硬背,只記其形而不讀其音;學語法生搬硬套;練句型生吞活剝;寫句子逐詞對譯,漢語習慣離不了,擺不脫等。
(3)不了解學習英語的關鍵和要點。英語是交際工具,學英語的目的是獲得聽、說、讀、寫英語的能力,所以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練習。不少學生誤以為英語是知識型或理解型課程,僅滿足于老師講的內容聽懂了,而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聽、說、讀、寫的實踐練習上,所以無法形成語言技能,不能熟練掌握就必然會邊學邊忘,越學越困難,最終導致掉隊。
(4)不少學生忽略了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學習英語一定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逐步提高。如果語音基礎沒打好,就會直接影響句型、語法的學習。單詞學不好就無法組織句子,簡單句掌握不好就難以學好復合句,聽力差就不可能說好英語,讀得不夠寫就十分困難。
(5)對教師而言,我們的教師素質不夠高。有相當一些人沒有受過師范教育和訓練,而是通過自學或函授才獲得一些英語知識。如果教師教英語重知識輕技巧,重講解輕實踐,學生就很自然地滿足于學好語法、背會單詞、易懂課文、會做習題,則時隔不久,那些死記硬背的單詞、語法、練習就會被忘卻。此外,電教媒體設備不盡如人意,外語教學的基本條件欠缺,即使有一些,但不會使用電教媒體教學的教師也不少。因此也阻礙了農村英語教學順利進行,一時間,英語教學的質量是難以提高得很快的。
誠然,我們面對這些農村英語教學實際存在的障礙,就要采取相應解決手段和措施,以改變這種不良局面。我以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英語教師要轉變角色
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不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霸主、統治者,讓學生圍繞教師的指揮棒轉,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不再是“滿堂灌”、“一言堂”,而是大力提倡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下進行學習。也就是堅決杜絕注入式教學,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努力創造英語環境,啟發和誘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上每一節課前一定要和學生用英語交談幾分鐘,談的內容大多貼近生活。和值日生談天氣、談學習狀況、談出勤、看圖說話或讓學生利用前一天學過的知識和句型進行假想性對話等,天天如此訓練,學生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一遇到上英語課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學英語的角色。在講授新課前可利用簡筆畫、實物或講故事的方法導入,這樣就避免了干巴巴的說教。對于新句型和語法,更要注意形象化、直觀化,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愉快地掌握,反復進行口語、朗讀練習,直到朗朗上口為止,之后再進行一定量的筆頭練習。語法、句型這樣教,詞匯也要這樣教,要啟發學生去用。
二、英語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對每一課、每一單元的要求要了如指掌。要求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新教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且使用了循環式編排方式,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不斷復習,多次循環,逐步擴展、加深。聽、說、讀、寫各階段的要求并不相同,它們并不是同步的,要求過高或過低,只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些動不動就要求學生默寫、背誦的方法,表面上有利于教學,實則是幫倒忙。
三、英語教師要做到精講基礎知識,加強基本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不過多地做語言形式的練習,要使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相聯系,多進行看圖說話、補全對話、情境性說話練習以及口頭回答問題練習,多開展有趣味的活動,例如,比賽、謎語、表演等。單詞是基礎,不掌握一定量的詞匯要想學好英語是萬萬不可能的。每過一個階段一定要檢查,督促學生掌握。每教完一個單元一定要聽寫一次,最好是教師報讀音,學生寫詞形、詞義及其音標。詞匯量過少是學生掉隊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課堂上要盡量避免使用母語,盡可能多地運用英語,平等對待學生,盡量因材施教,變換單一的問答方式,多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達到用英語解釋英語的目的。我們的教態要自然、和藹,避免簡單粗暴的做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制造機會,把表演帶入課堂,用語要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五、英語教師要定期對學生進行測試
最好是每兩單元考評一次??记耙寣W生進行充分的準備,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突破難點。選題不在多而在精,反對題海戰術。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