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新課標還是新課程的教材編寫都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即政治教學的生活化。這是對傳統的高中政治課堂的新挑戰,也是解決高中政治教學“空洞乏味”的最佳途徑。當然,政治課堂的生活化不是“喊喊口號”就可以實現的,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必須為學生構建一個真正生活化的課堂,必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政治,在政治課堂中體驗生活。主要分析了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探討了實現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讓高中政治課堂充滿生活化氣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高中政治課堂的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概念和觀點的講述,這些理論本身是“死”的,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利用實際生活指導理論教學,把理論生活化,那么學生聽到的就不再是毫無“生氣”的理論,而是鮮活的例子,是真正的體驗。高中生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這讓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他們學習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來。
2.高中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是適應新課標要求的,是學生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知識的前提
當前,新課標已明確提出高中政治課堂的生活化概念,它要求高中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生活實踐。同時,我們必須明白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并不在于“死記硬背”那些概念化、公式化的理論,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為我所用”,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社會實踐。馬克思主義從實踐中來的本質決定了我們的政治教學也必須要到生活中去,沒有生活,沒有實踐,馬克思主義知識也就喪失了其存在的價值,我們的政治教學也就成為“無用無為”的理論課堂。
二、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1.高中政治教學可以從“小”處著眼,從學生的生活取材
通過研究高中政治教材,我們不難發現,高中政治課本中的很多理論內容都可以與學生的生活“掛鉤”,這就給我們政治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我們可以把學生的生活體驗變成政治課堂教學的最佳素材。
2.高中政治教學要關注“時事熱點”,要把教材理論與國家大事結合起來
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既要體現對學生生活實際的關注,又要體現對國家政治生活的關注。首先,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準備以下材料,包括關于釣魚島問題上中國和日本的態度,近一年來釣魚島問題引發的種種事件和爭議,我國關于釣魚島問題的處理策略等。因為近幾年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屢生事端,所以學生借助互聯網等工具可以搜集到比較充分的資料。學生整理出來的資料包括以下幾點:2010年9月7日,日本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中國15名船員,并于9月25日釋放,隨后我國部分地區掀起抵制日貨,維護釣魚島等游行活動;2012年8月16日,14名中國香港保釣人士遭日方非法抓扣后,于16日上午乘坐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抵達沖繩縣那霸市港口;2012年9月11日日本宣稱“購買”釣魚島,遭到中方強烈譴責和嚴厲拒絕。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對釣魚島問題作出明確回答,堅決保護釣魚島主權,決不妥協。
教師在對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后,可以將時效性最強的新聞進行歸納,讓學生看到近兩年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日漸猖獗”。在對釣魚島問題進行討論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為什么要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包括哪些內容?”要在討論中讓學生認識到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性,要讓學生明白國家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而維護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就是在維護我國的安全利益。同時,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我國絕不允許任何國家損害我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通過熱點的事件、鮮活的例子,學生在“維護我國國家利益”的課時學習中就會表現得更為主動,會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讓他們熱愛思想政治學習。
3.高中政治教學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把學生的生活實踐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還要給學生創作空間,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的政治理論知識,把政治課本中所領悟到的道理充分地應用到社會實踐中。比如,政治理論課程中教導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經濟生活教材“新時代勞動者”課時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各高等院校校園招聘會的現場,讓他們看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讓他們看看大學生都喜歡做什么工作,讓他們認清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這會讓他們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有進一步的體會和了解,會讓他們對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勞動者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生活化不是瑣碎化,更不能庸俗化
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并不是要把學生的個體體驗全都應用于課堂理論教學中,學生的生活實踐是極為瑣碎的,同時也是極為狹窄的,如果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個人體驗和生活實踐,那么課堂教學就會庸俗化。教師要注重放眼社會實踐,放眼國家生活。
2.要注意實際問題發生時間與教學內容的接近性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要求政治教學要立足于社會熱點,也就是強調課堂內容理論教學與實際問題發生時間的接近性。比如,我們在講國家利益這一課時,而這段時間正是釣魚島問題的白熱化階段,這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會更容易引發學生關注,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好。而如果我們還用抗日戰爭等發生久遠的事件,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會稍差一點。
3.要注意選擇與學生貼近的生活化事例
這個貼近主要指的是距離上的貼近,比如,在樹立正確消費觀這一課時,教師如果搜集的資料是“北京各中學學生消費觀調查”,那么學生只會把它當一個例子來看,而如果教師是對學生所在學校或班級所做的“消費觀調查”,那么顯然,事例與學生的生活更為貼近,更容易引發學生的關注,學生也會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自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念。由此來看,貼近的生活化事例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政治理論學習成果。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并不是隨意的,也不是盲目的,必須在遵循一定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必須從學生生活的實踐出發,必須體現對國家生活、社會生活的關注和觀察。
參考文獻:
[1]陳保生.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2).
[2]陳吉仕.高中政治課構建“生活化課堂”初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07).
[3]倪金如.試論高中政治課堂參與教學的實施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10).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