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做一件事情只有熱愛,產生興趣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師德;興趣;學習音樂
《中國音樂》雜志副主編吳斌提出:音樂教育應時刻注意興趣培養,使其成為一種自覺意識。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一、用個人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黑格爾說:“教師是學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一個品德高尚、專業能力強、知識面廣、關心學生的教師才會得到學生的愛戴。
1.用愛心感染學生
雨果說:“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羅曼·羅蘭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夜。”孔子有“君子學道則愛人”之語。可見,愛心是必備的人格內容,是教師最基本的心理品質,是教育永恒的主題,更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關鍵。
2.具備廣博的學識
俗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具備廣博的學識,豐富的經驗。做到育人先育己,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技能。
3.良好的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引領學生全面發展。首先,在學生面前要具有良好的品德素養。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熟練的知識和精妙的語言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用高尚的品德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其次,教師要注意個人良好行為的養成。不說與教師身份不相符的話,不做與教師形象不相稱的事,在小事中修身,在平凡中養德。只有具備高尚道德修養的教師,才會在一言一行中感染學生和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用豐富的想象激發學生,發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音樂是幻想世界的前提,是創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藝術,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不僅著眼于培養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和創新的能力。音樂作品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力,教師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設計,精心構思,這樣才能帶領學生去開啟智慧的大門。音樂的魅力不在于音樂本身韻律的和諧完美,同時還在于它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學生時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齡,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大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只有把音樂學習與創造性思維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創新音樂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三、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鞏固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俗語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習用“愛語”結善緣,很多時候,一句溫暖的話,就能給人很大的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寒意。積極的評價是一劑良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而學習興趣的激發都少不了積極的評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時,我會一遍一遍地耐心傾聽,一邊用這樣的語言來引導:“別急,慢慢說……”“我想××同學一定在思考,我們給他一點時間。”“開動你的小腦筋去想一想,說錯了沒關系,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同學。”……或用微笑來鼓勵他,幫助學生回答出問題。教師用平和的語氣進行引導,消除學生答錯時的窘迫害怕心理,這種做法可使學生沒有壓力,易于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并獲得良好的身心發展。同時,將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最終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酷愛自己所教的學科,使之成為自己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六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