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展開,中職政治教育也進行了新的內容和形式上的編排和改革。然而,目前中職政治教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政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從現階段中職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就如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高中職政治教學的效率問題展開了分析和探討,以便中職政治教學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關鍵詞:新課改;中職政治;教學效率;措施
中職政治教育是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德育素質的主要途徑。當今社會是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形勢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中職政治教育更應該注重加強對學生適應社會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地落實新課改的指導精神,轉變教學理念和模式,貫徹“活動為載體、關愛唱主角、說教當配角”的教學方針,深化校企合作,形成課管融合、校企融合、知行合一的三合政治教學體系。本文以新課改背景下中職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為出發點進行分析和討論,就如何提高新課改下中職政治教學效率的問題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以期更好地完成中職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
一、現階段中職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的推進,暴露出了存在于我國中職政治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導致中職政治教學的課堂教學實效不明顯,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1.社會公眾與學生對中職政治教育的認可度不足
在我國,中職政治教育較普通教育的起步較晚,學校的辦學水平偏低,中職政治教育體系還不成熟。大部分的社會公眾和學生對中職政治教育的認可度不高,用人企業在招工時對中職學生的德育素質“不信任”“看不上”,致使學生不能將所學的政治知識與社會實踐掛鉤,喪失對中職政治課程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學生的政治綜合素質差
由于中職學校的招生范圍廣泛,入校門檻較低,因此學生在文化素質、知識水平、社會經歷等方面都要比普通高中學生復雜,并且大部分學生的初中政治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習慣沒有得到良好的養成,這就造成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政治學習基礎整體偏弱,綜合素質較差,大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理承受力差,學習態度不
端正。
3.部分教師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
目前,我國的許多中職學校得到了國家財政撥款補助,許多教學硬件設備設施已經更新。在政治教學時,絕大部分學校已經改變了一根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模式,而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形式。
但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如果不顧教學目的,刻意追求表面上彩色的背景、立體的文字、美妙的音樂、二維三維動畫、影視錄像應有盡有,看起來熱熱鬧鬧、新穎有趣,讓學生大開了眼界,實際上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沖淡教學效果。
4.政治師資力量不足
教師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資源。目前,在許多的中職學校
中,缺乏專業的政治教師,在職教師自身的政治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政治教師隊伍的教學經驗不足,教學的能力、水平不高,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提高中職政治教學效率的措施
在進行中職政治教育新課改時,應該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
施,提高中職政治課程教學的效率。
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政治教學模式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貫徹“活動為載體、關愛唱主角、說教當配角”的教學方針,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政治教學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需求和狀態、體驗情況,時刻注意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參與熱情,引導學生以自身情況為對照進行教材案例、話題的分析和討
論,鼓勵、關愛和點撥學生,為學生創造積極和諧的學習活動氛圍和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政治教學活動互動中來,使學生的政治知識活學活用,政治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機。
2.結合時政熱點深入社會生活,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做到知行合一
政治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它的內容來源于實際的社會生
活。因此,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要勇于打破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課堂知識與當前社會生活統一起來,組織學生對感興趣的熱點話題進行演講、征文、社會調查等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正確地認識和解決社會中的一些問題和現象,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鞏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3.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政治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改革
中職政治課的教學內容較多、理論性偏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出現“厭、怕、難、棄”的現象。因此,教師在制訂教學大綱時要換位思考,從學生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發,結合專業應用的需要,去除一些晦澀難懂的專業性較深的內容,補充進實用性強的知識內容,突出中職職業素質教育的教學重點,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提高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4.充分利用現代化電教媒體進行優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它的優點很多:可以通過圖片、動畫、聲音、視頻等的應用,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復雜的問題條理化,較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教學內容;能夠增大教學信息量,有效擴展課時容量等。
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幻燈片、錄像、影音等現代化電教媒體生動性和直觀性的特點,使它成為師生互動的媒介,激發學生的情感,活躍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參與性,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5.加強校企合作
中職教育不同于教學重點是升學和深造的普通高中教育,它所面臨的教學壓力是就業,其教學的課程和內容都要為學生將來的社會就業服務。因此,在當今社會就業和企業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中職學校要加強與社會用人單位的教學合作,將學生送入企業進行實地參與和體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求職觀、擇業觀和就業觀。隨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2+1”等辦學模式的不斷創新與深入,校企雙方在各領域形成長期深度合作關系。學校的德育工作人員、德育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學生社團經常性地、有組織地深入到實訓企業中,充分利用企業的德育資源,吸收企業文化中的精華,營造濃郁的德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形成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車間文化進教室、產品文化進教案的特色,學生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親身體驗與自己專業
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提高自身的職業意識,順利地從“學校人”轉變為“職業人”。
6.課管融合,即課堂教學與管理者工作相融合
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家長、青少年工作者、企業管理者都是德育的工作者,要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把學校“獨唱”轉變成為“大合唱”。教師要堅持教書育人,根據各模塊的內容,以相關教材和資料為藍本,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管理者要堅持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對學生平時的表現和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實訓實習等方面進行廣泛關注,密切留意學生的思想動態,把德育滲透到日常的各項管理和服務工
作之中,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
中職政治教育既是樹立學生自我生存發展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未來工作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新課改下的中職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牢固確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和模式,提高學生的政治實踐能力,加強課堂教學與學校管理的統一,積極推進校企教學合作,培養和提高學生應對激烈的社會、企業競爭的能力,從而提高政治教學的效率和成效。
參考文獻:
[1]劉逸洪.新課程理念下政治課堂“互動式”教學淺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01).
[2]席中華.對政治新課改的認識[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04).
[3]陳為.師生有效互動的實踐與反思[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4).
[4]游紹冬.讓中職學生真正成為“學”生[J].福建職業與成人教育,2008.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