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認為:“把學生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時間,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應揚棄傳統的、填鴨式的、被動的教育方法,采用主動的、手腦并用的、教學做合一的創新教育方式,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關鍵詞:生物課堂;高效;積極
生物教學并不在于機械式地讓學生掌握多少生物知識,而是如何引導他們自覺地掌握這些知識,只有學生在學習上真正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如,蛋白質的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氨基酸的判定以及脫水縮合是相對比較難的教學內容。首先,我通過展示幾種不同的氨基酸結構式,讓學生找出共同部分和不同部分。接著再對氨基酸的結構進行分析,先找出中心C原子,再找出和C原子相連的4個鍵,每一個鍵所連接的基團,引出氨基、羧基和氫基,還有可變的R基,從而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和結構特點。為了更好地理解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我和學生做起了小游戲。在做游戲之前,我先問學生,大家都穿著校服,我要想準確地認出每一位同學,通常是觀察你們的哪個部位?這時,立刻就有學生說是頭部。之后,我讓學生和我一起用自己的身體去對應氨基酸的各個組成部分。軀干相當于是中心C原子,左手臂對應氨基,右手臂對應羧基,兩條腿對應H基,頭部對應R基。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我們可以主要通過觀察頭部來識別,不同種類的氨基酸之間就通過觀察R基是否相同來判斷是否是同一種氨基酸,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氨基酸的各部分組成。然后,再進一步講解氨基酸的判斷,指導學生只要找到結構式的共同部分,剩下的就是R基。在講授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形成多肽鏈的過程中,我先用多媒體演示了脫水縮合的過程,同時要求學生找出水分子中H的來源和O的來源,找出肽鍵數和產生水分子數目的關系。為了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肽鍵數、水分子數、氨基酸和羧基數目之間的關系,我們又繼續做這個游戲。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氨基酸,在大腦中清楚地將自己的身體和氨基
酸的各個組成部分去對應,軀干是中心C原子,左手臂是氨基,右手臂是羧基,兩條腿是H基,頭部是R基。我說“搖搖氨基”,學生就搖搖自己的左手,“搖搖羧基”,學生就搖搖自己的右手。然后,我用自己的左手拉著一位學生的右手,并舉起握住的兩只手告訴同學
們這相當于是“肽鍵”,現在連成的一條肽鏈稱為“二肽”,自由的“左手”(氨基)和自由的“右手”(羧基)各有一個,(在這個時候先不要考慮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否則會混亂)。為了進一步鞏固肽鏈名稱和氨基酸數目的關系,我的右手再握住另外一位學生的左手,這時肽鏈被延長,然后依次要求同學們回答肽鏈名稱、肽鏈數、脫去的水分子數,(不考慮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數目分別是多少。
在考慮以上問題時,學生會在思考中理解并記住這些數目之間的
對應關系。接著,我讓學生自由連接,看可以連成多少種肽鏈,分別說出各條肽鏈的名稱、肽鍵數、(不考慮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數目。讓他們把所連的肽鏈全部包含進去,進一步得出水分子數=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數。然后我又舉了一個R基上也有氨基和羧基的例子,得出氨基酸(羧基數)=肽鏈數+R基上所含有的氨基數(羧基數)。這樣,不僅讓學生理解了這些知識點,還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維持,同時也為講解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打下了一個基礎,效果比較明顯。
生物的學科特征之一就是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讓學生完全利用課后時間去記憶,效果很難達到,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我進行了以下的嘗試。我將教學大綱中要記住的知識點直接以“黑
板”(或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對于糖類、脂肪、進化等內容的教學,我采取了類似的嘗試。針對所記憶內容的長短,給予2~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記憶。接著由相鄰座位的同學之間互相提問,最后由我不定向地在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個成員作為代表,各組間互相提問,回答正確的學生所在的小組將在平時成績上加分,回答錯誤將被減分。由于學生心中都有表現自我,希望教師和同學肯定的欲望,以及不能在同學面前丟臉的好勝心理,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很快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同時,我在日常教學中注意把記憶過的內容再拿出來提問,反復強化,鞏固了學生們的記憶。
綜上所述,我覺得教學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完成,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要改變長站講臺我講你聽的給予式教法,以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身份出現在課堂上,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始終把學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真正做到“變教室為學室,變教師為導師”。這樣,不僅能激活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誘導出學習積極性,而且能開發出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