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頒布了新的高中課程標準,在“標準”中明確強調“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目標。立足于新課程改革下,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如何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教學探討,教學評價
隨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頒布,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領會和貫徹新課改精神,及時進行教師角色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物理課程改革的要求,從容應對這場改革。
那么在新課程下我們應當如何教學呢?首先,必須先了解新的教材。
一、加強物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1.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學生的探索興趣
教材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加強物理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這既讓學生感受到了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融進了我們的生活,物理學對社會發展有著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探究,注意從身邊現象探索物理規律,注重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興趣與能力。
2.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
新教材繼承了我國傳統物理教材的優勢,強調教材的科學性、嚴謹性,注重教材知識結構的邏輯性,注重內容表述言簡意賅、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充分體現了“知識與技能”的培養目標。
3.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的能力
教材體現了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從整體結構上為學生的自主發展留下了空間,非常注重學生實驗、演示實驗、有趣的小實驗和低成本實驗的引入,這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物理知識,還讓他們經歷一些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由此看出,物理新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現代科學知識發展的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學校教育時間里,把物理學的事實和原理都傳授給學生,但如果讓學生理解了科學的過程,就能夠更好地依靠自己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二、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
除了了解教材,我們還必須深入地理解新課程的理念,這是個難點,很多人都以為新課程教學就是讓學生多念、老師少講。其實不然,本人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主要概括為以下兩點:
1.轉變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將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走向學生,使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即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更是課程的主動參與者和開發者。
2.轉變教學觀: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教學相長”
傳統的教學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整堂課以教師傳授知識、解決問題為中心,學生學得被動、學得無奈。而今教師要追求的是“教學相長”,即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把學習的活動定位于與書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主動、學得活潑。
因此,只有把握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吃透新教材,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下的物理課堂教學。
三、新課程背景下要著重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現如今的課堂評價不能再用單一的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定,不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只會考試而不會應用的簡單書呆子。我們應當在課堂教學中著重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1.提高觀察能力
物理知識往往通過對事物的觀察才能獲得,所以要想使學生學會、學活物理知識,就必須培養其觀察能力。無論是教學中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的操作實驗,都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中所出現的變化,同時還要求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見物思理”和“以物講理”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提高注意能力
認知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注意力的強弱,因此,在教學中經常利用“環境的創設”“提問的設計”以及“課外知識的穿插”等手段,指導學生培養并提高注意力,幫助學生保持較長的興奮狀態,同時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3.提高記憶能力
記憶力的強弱取決于注意力的強弱,教師在培養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還要在記憶方法的指導方面足了功夫。比如,某一章節學完以后,指導學生采用“列表法”“樹狀分支法”等,對所涉及的知識予以梳理歸類,既一目了然,便于對照,又提高了記憶力。
4.提高討論能力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上差異很大。對于物理學科中的問題,我通過討論課讓學生各抒己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過討論甚至爭論,學生的認識更加完善,表現出很強的互補性。更為重要的是,在討論時大家積極開動腦筋,思維與思維的碰撞產生了智慧的火花,創造性思維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學,要成功實現讓學生獲取知識,更要成功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還要成功兼顧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諧發展。教學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服務于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蔡守龍.走向教育案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07).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三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