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思想意識,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樂學、會學。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中,要注意借助教材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引發學生深入探究,要為學生樂于探究提供豐富的現實情境,給出問題,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學會自主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教學;指導學生探究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也就是說,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旨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其研究的內容與深廣度受到其年齡條件、認知水平、思維層次等的限制,比較粗淺。教師要因材施教,利用教材上的內容,通過課堂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數學教學要把握其學科特點,注意突破數學學科所謂難以“創新”的問題,通過課堂指導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挖掘,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是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重要一環,可以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數學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模式的應用,盡管數學教學的模式很多,一個教師不可能始終應用同一模式進行所有課程的教學,必定存在其主要模式。近年來,筆者主要應用了提前學習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
課前學習的教學模式首先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為今后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其次,最為重要的是課堂上要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教材的拓展與探究。
一、利用教材知識進行拓展,深入探究
課堂探究就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對教材內容進行實踐與探索,親歷運用知識、獲得經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由此獲得深切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需對探究的知識點進行研究,提煉出適合學生在課堂中研究的知識項目,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從有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的角度出發,精心設計課堂結構、課堂質疑、討論內容、探究手段。
二、提供豐富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樂于探究
過去的數學課之所以會讓學生感到沉悶、死板,是因為課程內容脫離了生活實際,距離學生生活太遠,教學喪失了生命的活力。新課程倡導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讓數學更加生活化。學習內容既要現實、有趣,又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去學,樂于探究。
比如在講用“正多邊形拼地板”一課時,可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地板圖案,然后讓學生觀察圖形特點,提出問題:用同一種規格、什么樣的正多邊形可鋪滿整個地板?用同一種多邊形呢?引導學生探索、發現規律。這樣的數學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必將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活動中進行探究性學習
學習不僅要求學生用腦子思考,更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操作。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作為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親自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
比如在講“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時,我并沒有直接把三邊的關系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給他們提供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課前準備三組小木棍長度分別為“1 cm,3 cm,5 cm” “2 cm,3 cm,5 cm” “3 cm,5 cm,6 cm”,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看哪一組能擺成一個三角形,再動腦思考什么樣的三條線段能夠組成三角形,最后交流一下所得的結論。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出問題的答案,不僅掌握了知識,還獲得了較深層次的體驗,學會了學習。
四、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經常性地進行課堂探究活動,必然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下面是2005年安徽中考試題,題中有錯,我讓學生獨立思考,不少學生自主從中找出錯誤來。
下圖是一個扇形AOB,將其作如下劃分:
第一次劃分:以OA的一半OA1為半徑畫弧,再作∠AOB的平分線,得到扇形的總數為6個,分別為:扇形AOB、扇形AOC、扇形COB、扇形A1OB1、扇形A1OC1、扇形C1OB1;
第二次劃分:在扇形C1OB1中,按上述劃分方式繼續劃分,可以得到扇形的總數為11個;
第三次劃分:……
依次劃分下去。
(1)根據題意,完成下表:
(2)根據上表,請你判斷按上述劃分方式,能否得到扇形的總數為2005個?為什么?
分析:從第一次到第二次劃分增加了五個扇形,這是非常明顯的,誰都不會錯。但從第二次到第三次劃分與前面的規律不相同劃分一次得到6個扇形,增加了5個扇形;劃分2次,增加了6個,應當得到12個扇形。繼續下去依然如此,每劃分一次增加6個扇形;其規律為6→12→18…;所以得到的當劃分n次時,扇形的總個數應當為6n個(當n≥2時),而不是參考答案中的(5n+1)。
中考數學題目中出現一個錯題并不奇怪(有時高考題目也出錯),當教師的多數情況下反而想當然,根本就不會親自動手去檢驗一下扇形的個數,如果讓我參加中考也可能不像學生那樣仔細地數一數,也會按照一次劃分的規律來寫出劃分兩次的結果,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可喜的是這個錯誤讓學生找出來了,并且給出了正確的答案,這說明平常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活動取得了成效,學生也養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因此,數學教學要重視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清三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