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生物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科,對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互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從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效率進行了簡單介紹。
關鍵詞:高中生物;效率;生活;簡單化;評價
生物課程在高中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是建立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的,是適應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但是,由于生物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相對較低,一些教師和學生都對生物學習持一種不重視的態度。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重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重視生物學習,進而實現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注意聯系生活實際
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理念中,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知識,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因而,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以及教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素材,把生活常識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味到所學知識貼近生活,進而極大地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細胞能量通貨——ATP”時,為了使學生理解ATP在能量在代謝中的作用,在授課時,首先,我告訴學生我們平時的肌肉收縮、生長、細胞分裂、礦物質吸收等都是靠ATP提供能量的。如運動員在百米賽跑時,為骨骼肌細胞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質是ATP;海洋中電鰻有放電現象,其電能是由ATP轉變成ADP時釋放的化學能轉變而來。這樣簡單地介紹,學生就會對生物產生新的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學,愿意在生物知識中探尋和生活有關的知識點,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將生物中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
在高一生物中主要研究學習的是分子與細胞,其中包括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分裂、細胞能量的供應和利用,還有細胞的生命歷程等。這些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都是學生不能用肉眼所看到的,也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理解困難、不能理解的現象,導致學生出現厭學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將這些復雜、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學生易于理解的內容,使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大綱要求的知識點。
例如,學習“細胞的增值”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細胞的增殖過程,讓學生知道細胞是通過分裂進行增殖的,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是分裂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間期。所以,在上課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演示文稿,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細胞分裂周期,使學生在多媒體形象的演示過程中,清楚地看到細胞是如何進行分裂增殖的,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一個細胞周期的起始點是一次分裂完成時,止點是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細胞分裂間期是新的細胞周期的開始。這樣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逐漸使學生產生學習生物的欲望,為實現高效的生物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對學生進行鼓勵性和正面性的評價
評價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合適的評價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學生的點滴進步、學生優點的展現等都需要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因此,教師就要對每個學生的成長和點滴進步都要加以充分地肯定,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更要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做深入的了解。同時,在教師正面性的評價中,還可以使成績好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生物的探索中,拓展思路,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有關知識。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的鼓勵性評價可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困難,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四、注重鞏固復習
心理學家說:反復復習是達到長時記憶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說明,階段性復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整理復習,讓學生學會對同類型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方便學生記憶,使學生在自己總結的過程中加深記憶。
如,在學完“細胞的基本結構”一節后,教師就可指導學生對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及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總結,這是本章節中最基本的內容,讓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生物學能促進學生掌握生物的基礎原理和提高實驗技能,還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對高中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保證生物課堂的高效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