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高校中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犯罪、輕生的事件時有發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引起高校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學籍管理制度建設、建立固定體系完善心理輔導工作、完善心理咨詢工作制度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設
近年來,高校中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犯罪、輕生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樣的現狀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高校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大學生面對的主要心理問題
(一)新生心理適應問題
從高中走向大學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一個適應問題,這對于人
們的心理而言就是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主要分為生活適
應問題和學習適應問題,這是困擾著大學新生的兩種心理問題。
1.生活適應問題
生活適應問題主要表現為對自然環境和人際環境的不適應。高校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進而產生各種適
應性心理不良反應。如某些大學生表現為對生活方式的不適應。部分城市生源的高中生生活上的事情絕大多數由父母包辦打理,上大學后,由于過去對于父母的過分依賴,不能照料自己的衣食起
居,容易產生孤獨、失眠多夢、焦慮等不良情緒。
2.學習適應問題
學習是大學生活的主旋律,學習進度的快慢,內容的繁簡,成績的高低,都會引起學生情緒的變化,可能造成心理問題。
(二)學業壓力問題
大學中大量存在的類似于英語四級考試這樣的與畢業、升學、求職等高度相關的考試,還存在的學業壓力已經給不少的大學生
帶來了抑郁和焦慮的心理問題。
二、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歸因分析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因素十分復雜,但是通過對學校問題的具體化分類,大致可以將大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作如下三個方面
的歸因。
(一)自我概念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協調
自我概念的發展不但與年齡有關,而且與人的知識水平有關。一個人的文化素質越高,其自我意識就可能越強。大學生作為社會上的知識群體尤為如此,對自我的關心日益強烈,促進了對“本我”的“我”的追求意識。急劇的身體成熟造成注意、關心自己的身體、內驅力及內部欲求;人際關系的擴大導致將自己的內在能力與他
人進行比較,從而引起對自己的素質、天賦等的關心。
(二)學習動機缺乏
學習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但在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習壓力大引起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在于兩個方面:第一,學習動機缺乏內驅力。第二,學習動機缺乏持久性。
三、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設,促進高校和諧發展
不難發現,高校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從根源上來說是一個群體性的問題,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涯中心理變化的一些反映。其表現出的雖然有個體的不同,卻并不是孤立的個例。
(一)加強學生心理學籍管理制度建設
傳統的大學生學籍管理一般將學籍定義為學生從入學注冊到學成畢業的整個過程進行階段性和全過程的質量考核和管理方式的總稱。包括有新生入學資格復查、在校生的升、留、降、退、休、轉學的處理和成績管理,以及對能否發放畢業證書和發放何種證書的問題的處理。通過這個界定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大學生不同階段可能產生的學籍問題或多或少地都與學籍管理工作產生了橫向聯系。
(二)建立固定體系,完善心理輔導工作
根據教育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國內大部分普通高校所采取的校、院(系)、班級三級體質,可以建立以學校心理咨詢中心、院(系)心理咨詢工作站、班級心理志愿者協會,這樣的統籌協作的三級心理輔導工作體系。這樣的一種固定體系將分層次開展工作,發揮各自的長處,為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總之,只有明確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積極地探索如何完善制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才能使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育人成才的
有力抓手。
參考文獻:
[1]王傳寶,何元慶.大學生學習壓力的成因及其心理調適[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07(11).
[2]胡會芹.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研究[J].社會心理研究,1998(1).
[3]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
(作者單位 鄧麗娟:江西省撫州職業技術學院 賈濤:安徽省安慶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