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探究教學是一種以學習發展為中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基點,以師生雙向互動為根本,以探究創新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當前課堂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互動探究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互動探究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互動探究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注重學習情境的設計
互動探究教學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熱情,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必須注重學習情境的設計,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使復雜問題具體化、抽象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識生動化,增強學生探究的內驅力,在互動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注重互動氛圍的營造
互動探究教學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的過程,在互動交流、合作探究中體驗知識、分享思維、交流情感,從而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因此,在進行互動探究教學時,必須注重互動氛圍的營造,在傳授課堂知識的過程中,應選擇好合理的討論內容,把握好互動探究的時機,在恰當的時機提出問題,組織好學生的交流互動、合作討論,這樣不僅能夠拓寬互動的空間,調動學生的興趣,更能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的情感互動,調整學生的思想狀態。
3.注重課堂的有效互動
在實施互動探究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過多地強調互動,不停地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處于探究活動中,這種教學方法盡管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會使學生產生嚴重的思維疲勞,阻礙學生的思維創新發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能力為基點,盡可能地將課堂教學發揮出最大效益。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還需注重問題的合理設置,盡可能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有代表性的、針對性的、層次性、思想性的問題,應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避免出現互動華而不實的情況。
二、互動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創設情境,激發思維
良好的學習情境,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更能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創設寬松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如在學習“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這一節知識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人們經常在做饅頭時,會往里面添加一些蘇打水,這樣饅頭便會變得松軟起來,請問這是為什么呢?這樣既可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中,在強烈好奇心的驅動下,帶著問題去查閱資料,這樣更容易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
2.巧妙設疑,深入探究
當教師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后,還應巧設疑問,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啟發思維,創新靈感,提高深入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還應把握好設疑的時機。當學生感到疑惑不解時,當學生雙方各抒己見時,當學生難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遷移時,恰當好處的設疑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還能使學生走出思維誤區,突破思維定式。如在講解Al(OH)3的兩性知識時,學生往往感到困惑不解,教師可事先將Al(OH)3分別和NaOH、HCl反應的實驗演示出來,并在此基礎上設疑:Al(OH)3為何能與NaOH和HCl發生化學反應,并且其生成物都是水和鹽?教師及時的引導點撥,不僅使學生的探索思路得到了啟發,還實現了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與指導。
3.交流合作,互動探究
在進行互動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創設一些合理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交流討論,促進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互動討論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交流合作、互動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交流合作、互動探究過程,及時捕捉學生在交流合作、互動探究、獲取知識過程中的思維碰撞,并對學生的交流討論予以恰如其分的啟發,從而引導學生化零散的化學知識為系統化,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益最佳化。如在學習“乙烯”的化學性質時,首先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制取乙烯的過程中,還有什么物質生成,如何證明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非其他物質呢?然后以小組合作形式組織學生對上述情況的原因進行討論,并分析如何設計驗證實驗。接著各小組成員按照任務目標進行分工,最后由小組派代表對小組討論成果進行匯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在互動探究學習中不僅能使積極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還能在感受知識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提高創新
思維能力。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互動探究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互動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洪澤縣職業培訓中心〈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