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以中學思想政治為例,探討了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內涵以及實施的必要性,并構建了相關策略,以期給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生活化;思想政治;人文性
一、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內涵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是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生活背景作為出發點,將政治與生活相聯系,使生活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使用政治哲學思維來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從生活中學習政治,感受到政治課堂就在周圍,感受到政治的作用和趣味。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充實學生的生活經歷,豐富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的必要性
1.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呼喚“生活化”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都是照本宣科,機械、呆板地講解課本上的知識,而教材的編寫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造成了中學思想政治課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感到學的東西缺乏實用性。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就嚴重地影響了中學思想政治的學科價值和學科功能的發揮。可見,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現狀有悖于思想政治課設置的初衷,中學思想政治課需要作出改變,要改變以往僵硬的教學方式和過于理
論的教學內容,要逐步實現教學的生活化。
2.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生活化”
目前,中學階段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新課改強調課程與教學要“回歸生活世界”,要以學生為本,強調人文性、生活性、實踐性、開放性。對于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而言,新課程改革要求其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上要做出改變,要逐步改變以往枯燥的授課內容,逐步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要逐步實現教學生活化。
三、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有效實施的策略
1.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教師觀念上的改變是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的關鍵點之一。所謂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是指三個方面:(1)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教學目標。(2)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既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但又不能簡單地重復學生的生活,教學內容應該是對學生實際生活的提煉和升華。(3)基于生活,融入生活。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要注重采用交往、體驗和反思的教學方式。因此,對于中學思想政治教師而言,要注重樹立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生活化以及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理念,摒棄以往照本宣科的觀念,只有從理念上接受教學生活化的理念,才能夠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為原則,在中學思想政治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實施教學生活化。
2.將理論與生活相結合,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特點在于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目前,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毫無興趣最大的原因在于教師往往只注重思想政治的理論性,而忽視將理論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組織教學內容:(1)教師要關注校園中的課
程資源。校園生活是學生最熟悉、最親切、最感興趣的內容。因此,對于中學思想政治教師而言,校園生活是該課程最好的課程資源。如,校園班級建設以及同學間的關系等等,甚至可以將新課改的實驗點,這些校園中發生的大事加入進經濟、政治學的課堂,這些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可使學生感到自豪感,更有興趣學習。
(2)關注社會中的教學資源。中學思想政治課新課標強調要將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要注重反映社會中的熱點和焦點。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要求教師注重從社會中提煉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如“社會主義新農村”、胡錦濤總書記的八個“榮辱觀”等重大時政引入政治課堂,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注重家庭生活中的課程資源。中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堂,往往都能在生活中尋找到合適的課程資源。如,在上《債券和商業保險》《商品服務市場》等內容時,可就家庭的投資理財、家庭的消費行為、家庭的收入來源等包含極其豐富經濟學道理的生活例子入手教學。
總而言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有效實施最關鍵的是教師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以及注重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賀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8).
[2]鄧伽.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生活化[D].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8.
[3]劉柞柱.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哲學思考[J].科教文匯,2008(4).
(作者單位 西安市東元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