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綠蘿葉片為外植體進行組織培養實驗,在不同濃度的激素誘導培養基條件下可以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個體。通過本實驗使學生體驗組織培養的過程,從中獲得知識應用,并從實踐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關鍵詞:綠蘿;組織培養;校本課程
綠蘿(Eipremnum aureum)為天南星科綠蘿屬植物,原產印尼所羅群島。蔓性多年生草本,耐陰,以攀緣莖附于它物上,莖節有氣生根。葉廣橢圓形,蠟質,暗綠色,有的鑲嵌著金黃色不規則斑點或條紋。枝條懸掛下垂,常用作柱式或掛壁式栽培。北方冬天萬物凋零,綠蘿葉綠生輝,是一種室內觀賞價值很高的觀葉植物,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綠蘿通常以無性扦插繁殖為主,繁殖系數較低。選用綠蘿的幼嫩葉片作為外植體,在不同濃度的激素誘導培養基條件下可以脫
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個體。通過本實驗使學生體驗組織培養的過程,從中獲得知識應用,并從實踐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目的要求】
體驗用綠蘿葉片做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和過程。
【材料用具】
幼嫩的綠蘿葉片
三角瓶,瓊脂,pH計,氫氧化鈉,鹽酸,稱量紙,牛皮紙,棉線,高壓滅菌鍋,計時器,長鑷子,解剖刀,剪刀,無菌水,超凈臺,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溶液,質量濃度為2%的次氯酸鈉溶液,標簽,記號筆, MS以及MS培養基,質量濃度分別為2.0 mg/L和1.0 mg/L
的6-BA(6-芐基嘌呤)溶液,質量濃度分別為0.5 mg/L、0.2 mg/L和0.1 mg/L的萘乙酸(NAA)溶液,質量濃度為0.5 mg/L和0.1 mg/L的2,4-D(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
【方法步驟】
一、培養基滅菌
將配好的培養基加入瓊脂加熱溶解,調至pH5.8,趁熱分裝于100 mL三角燒瓶中,每瓶約20 mL。待培養基冷卻凝固后,用一層稱量紙和一層牛皮紙包扎瓶口,并用棉線扎牢,然后在高壓滅菌鍋中121℃(1 kg/cm2)下滅菌20 min。取出三角燒瓶放在臺子上,冷卻后備用。接種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長鑷子、解剖刀、剪刀等)及滅菌水,需同時滅菌。
二、材料的消毒處理
剪取幼嫩的葉,用流水沖洗 30min以上。在超凈臺內用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處理30 s;再用質量濃度為2%的次氯酸鈉溶液滅菌10 min,最后用無菌水刷洗3~4次。用長鑷子將它接種在誘導
培養基(MS+6-BA 2.0mg/L+NAA 0.5mg/L+2,4-D 0.5mg/L)上,注意圓片的切口朝向培養基,每瓶接種2~4片,接種后扎好瓶口,每個學生接種1瓶,貼上標簽,用記號筆寫清楚姓名、時間、材料等等。
三、誘導產生愈傷組織
將已接入植物組織的三角燒瓶,培養在25℃溫室中,每星期檢查1~2次,剔除材料已被雜菌污染的三角燒瓶,3~4周后產生愈傷組織。
四、愈傷組織的再分化
選取愈傷組織生長良好的三角燒瓶,用解剖刀將愈傷組織切下,并3等分,轉移到含有不同濃度激素的試驗培養基1(MS+6-BA 2.0 mg/L+NAA 0.5 mg/L最適合誘導愈傷組織增殖)、2(MS+6-BA1.0 mg/L+NAA 0.2 mg/L+2,4-D 0.1 mg/L最適合誘導產生叢生芽)、
3(1/2 MS+NAA 0.1 mg/L最適合愈傷組織生根)瓶中,每瓶放1~2塊,仍培養在25℃溫室中,光照時間10~12小時/天,每周1~2次觀察不同處理的三角燒瓶中。
五、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討論:
(1)對于同種個體,通過組織培養的綠蘿和在自然條件下繁育的綠蘿性狀是否一樣?為什么?
(2)在組織培養的過程中,哪些過程容易帶來實驗失敗?為什么?
(3)在組織培養的過程中,為什么需要光照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清連.植物組織培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18-157,331-337.
[2]樊銳鋒,胡寶忠.小葉綠蘿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北方園藝,2004(6):76-78.
[3]陳廣玉.綠蘿的組織培養及快速繁殖的研究.北京農業,2011(1):16-17.
[4]郭英,梁國魯.小葉綠蘿同源多倍體誘導研究初報.西南園藝,2002(4):1-3.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第四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