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教多學”教學理念要求師生在觀念上有新的認識,在方法上有切實的轉變,在效果上有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課堂
“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是古而有之的,早在先秦時期,孔子就曾對此有過非常明確的闡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新加坡是近年“少教多學”理念推行得較好的國家,國內不少學校也早已推行或正在嘗試。很多走在課改前列的學校,明確規定要限制一堂課中老師講授的時間,倡導的就是“少
教”。研究上述學校,我們很容易發現,他們取得實效的最大原因,在于長期堅持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與自學能力,即注重了學生的“多學”。以杜郎口中學為例,此校把預習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學生沒有預習的課不準上,學生預習不好的課不能上。預習就是正課,自學就是正課,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和“小組合作”解決絕大部分問題,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成績不是生命的唯一大事,未來的文盲,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實質就是還學生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權利,建構人生發展體系,讓學生走向健康之路。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在現代文教學中貫徹好“少教多學”的理念,取得實效,應該做到哪些事呢?
一、轉變觀念從教師開始
1.確定每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少教多學”理念之下,備課變得更加重要,須“吃透教材、吃透學生”。課堂提問仍然是重要抓手,設計好課堂問題,問題要集中,且要突出重點,切忌主次不分。對課堂生成性問題,教師要有能力處理。
2.當講必講,非講不可
“少講”不是關鍵,關鍵是:你在單位時間里需要講什么,哪些是不需要你講的,哪些是你非講不可的。無論何時,教學過程中都需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再高,參與再多,都有他們經驗與能力所不及的地方,有單憑自己無法理解卻又必須掌
握的內容。有效的現代文教學中,老師要講好重難點,講好規律,講好方法,講好易混點,講好易錯點,講好易漏點。講在必須處,講在精要處,講在疑惑處。這樣的講讓學生茅塞頓開,這樣的“少教精講”,是必不可少的。
二、取得成效從學生抓起
成功的“少教多講”,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把課本研讀權還給學生,把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把提問、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把體驗權還給學生。
1.進行目標性預習
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核心是學會閱讀、質疑、思考和探究。這是實現“少教多學”的關鍵和前提,預習因此成為“多學”的第一個必備環節。但切忌盲目地預習,教師需要明確預習任務,使學生在預習時有針對性,有方向感,有預期目標。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學案,引導自學是比較好的辦法。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做上記號;有什么想法的,作一作旁批。教師對預習任務及時進行檢查、指導,并及時對學生的完成情況做必要的評價,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
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把預習當作走過場。
2.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了質疑能力,才能在學習中不懈地追尋與探究。“少教多學”理念不僅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更加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質疑思辨”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3.充分的課堂活動
(1)學生在課堂上基本的學習方式是什么?我們認為還是研讀課本。讓學生通讀一遍,讓學生在書上有大量的圈點和批注,給學生的學提供更多的時間。
(2)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把參與活動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要注重全體參與,而不是部分“尖子生”表演式的參與;學生參與學,也可參與教。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層次性,應靈活運用看、聽、說、讀、問、析、寫等多種方法進行語文學習。
(3)重視小組合作的作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在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相互質疑中共同進步。但不要使小組學習流于形式,選擇自主學習和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對帶動大家的學習很有必要。
4.成功性體驗與認可性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太難,要讓學生有體驗成功的機會,成功的體驗和正面的評價,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5.作業
課后布置閱讀寫作任務,使“少教多學”延伸到課外。布置有啟發性的作業、分層拓展提高的作業,機械重復、超過學生合理時間限度、教師不能及時批改的作業不布置。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少一些喧囂與勞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少教”不是越少越好,是“精教”。“多學”也不是囫圇吞棗,而是在擴大閱讀時間、閱讀量的基礎上,懂得怎樣學,學什么,要有所為而學,有目標而學。“少教多學”觸摸到了教育的核心,而這正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最本質的初衷。愿我們在這個課題上,大膽設想,勇于實踐,讓“少教多學”不僅僅成為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通過它,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真正實現以生為本、自主學習、終身發展的
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小菊.新加坡“少教多學”教學理念的啟示.中國成人教育,2008(08).
[2]單繼林.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安徽教育,2010(10).
[3]李東生.“少教多學”的教學體驗.教育前沿:理論版,2009(16).
(作者單位 貴州省銅仁市印江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