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語交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活動最重要的交際活動。培養中學生具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確立和諧、均衡發展的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環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培養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還要通過聽話、說話和交際互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技能。
關鍵詞:口語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交流和人際合作日益廣泛,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因此,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成為現代公民的必備素質。本文就中學語文口語教學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積極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
眾所周知,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它不但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會促進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因為課堂氣氛會通過教師和學生的語言、表情或動作而暗示他人,同時,課堂氣氛也會使許多學生追求某種行為方式,從而導致學生間發生連鎖性的感染。例如,有表情地朗讀《最后一課》的結尾“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一句,音量應稍輕,語速要放慢。“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出五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對這一段,讀時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強,“法蘭西萬歲”要一字一頓,鏗鏘有力,以表達韓麥爾先生激昂的愛國熱忱。
二、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新課導入時,教師設計的導言能否產生懸念,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門扉,這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口語教學的興趣時,首先應該讓學生認識口語能力與思維能力的關系及口語能力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其次讓學生通過一些實例認識口語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藺相如反秦衛國、諸葛亮舌戰群儒到林肯的法庭辯護、丘吉爾的戰前動員,從列寧的即席演講、周恩來的萬隆發言到現代社會的商業談判、公關推銷等等實例,激發學生“說”的興趣,把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作為一種自覺行動。
三、課外開展綜合性口語交際活動有著更廣闊的天地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口語交際訓練在課外有著更廣闊的天地。如,舉行班級辯論會、辯論會是很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口語交際形式,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每月月初,師生共同定一個辯題,圍繞辯題,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資料;月末,利用班隊會舉行班級辯論會。在此基礎上,每學期期末再舉行一次匯報式的辯論賽,由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語言發展情況,以促進家庭、學校一起,幫助孩子們完成口語交際的訓練。由此可見,教師只要做有心人,處處都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不能孤立地進行語文知識教學而不進行口語教學,我們語文教師要肯動腦筋,在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都可以創設出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情境。同樣,口語交際也可以貫穿在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它不但能增添語文教學的樂趣和情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切實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的口語訓練中,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口語運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漣水縣紅窯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