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具有天生的節拍感,但因人而異,有的人模仿能力很強,而有的人就差一點,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許多多跟節拍有緊密關系的事物,例如,刮風下雨,鬧鐘的滴答聲,火車開動的聲音,打雷聲等等,所有這類事物和活動的發聲都和節拍有密切關聯。
節奏是音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可以沒有曲調,但永遠離不開節奏,就像人體全身的骨架一樣,必須按規律排列,那么,音樂中的節奏也是支撐旋律的一把雨傘。我們常常說到樂曲的律動、韻律特征,就是指基本節拍和音的長短關系,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自然界聲音、歌唱和音樂等方式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在音樂課堂中會發現很多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較差,當然主要表現在模仿能力的不足,我們不能采取枯燥的節奏練習,實際上,對樂曲的理解與對樂曲節奏的理解是無法分開的。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把節奏單獨提出來練習和理解,用拍手或筷子擊打的方式準確打出節拍點,從中體味“純粹”節奏方面的特性和趣味。在有一定的節奏印象后,把音樂旋律加上去,就能加深對節奏的理解。
我們在唱歌時也需要數拍子,在剛開始初學階段,應該時刻用心數拍,同時用手劃出節拍長短,逐漸養成心里數拍子的習慣,這時盡量避免使用身體動作。比如,四拍的長音,就沒必要點頭四次,或手指揮動四下。要做到在心里默數,不表露。能做到理想的狀態是,完全不考慮拍子的事,只憑對音樂旋律流動感而做到拍子正確。這時,數拍子就變成了很自然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了。
搶拍子在音樂節奏中時常出現,學生的拍感準確度也并不相同,我想和人的內心情緒有關,特別是在一些激昂的旋律中更加明顯,在訓練時我們可以運用這樣幾種方法:(1)拿出右手掌,輕敲桌面,通過教師的提示表現出節奏中的不同速度,打出非常均勻、準確的拍點來。(2)同樣的方法,加上輕重音,即二拍子的強、弱,三拍子的強弱弱,四拍子的強弱次強弱,以及其他種節拍強弱關系,排出強弱層次來。(3)為朗誦、歌唱舞蹈、戲劇表演或教師演奏的樂曲伴奏。具體可用節奏朗誦、聲勢動作、打擊樂器來表現。(4)理解拍子的準確性,掌握節拍并不要求像專業的節拍機或鐘表一樣絕對準確,在音樂中節奏只是一個相對意義,沒有一首樂曲會是機械般地在演奏,而是在不同情節的變化中表現。所以,音樂的曲調、樂句的起伏跌宕、拍子的律動會有少許的加快與減慢。加快減慢的幅度,視具體樂曲而定。通過以上的方式不難看出節奏訓練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視唱練習更是節奏練習的綜合體現。視唱不僅要把樂譜讀出來或哼唱出來,而且要求音高、節奏和節拍準確無誤,能按樂譜上的有關速度、力度、表情等音樂術語和記號的提示,有節奏和旋律感地進行試唱。培養學生在視唱時擊拍或劃拍的習慣就更為重要,但要避免用腳擊拍的不良方式,可用右手在右腿上輕輕擊拍,以不出聲為宜,也可用右手食指劃拍。培養學生有節奏感、有旋律起伏并帶有感情地練唱。
我們把枯燥乏味的節奏練習融入生活中,鼓勵學生發現身邊的一些事物,利用身體這一天然打擊樂器,讓他舞動起來,感受各種節奏使動作富有韻律感,才能將節奏感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作者單位 重慶市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