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學校的課堂教學不應僅僅是以傳授學生知識為主,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與方法,學會有效的合作與共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具有合作意識和促進群體發展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并不能自然發生,它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與組織。主要闡述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計和主持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實踐檢驗得出: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方面,“體驗”比“教”更為重要。如何為學生設計和營造更加有效的合作體驗環境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高校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設計與主持
一、前言
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具有合作精神的人。高等學校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傳授給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應該關注于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然而,合作并不是“教”出來的,關于合作學習的理念并不能讓學生自然地產生合作行為和合作能力,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合作的體驗,學生才能學會合作,才能具備合作能力。如何在課堂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合作體驗環境”,是實現小組合作學習更為重要的方面。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是少之又少,合作往往變成學生相互依靠、變相偷懶的機會,合作變得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也變成了小組中個別人的任務。學生本身缺乏良好合作的能力與意識,合作對學生來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口號,而具體如何“操作”合作,這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與組織,否則將會成為一盤散沙,成為混亂無效的活動行為,無法凝聚力量和發揮潛在價值。針對于此,筆者嘗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采取為學生營造“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設計每一次小組活動體驗,希望推動小組合作順利而高效地進行。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新的研究問題,已經被人們頻繁提及,失去新意了!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小組合作學習依舊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和作用。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或作用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現在的高校課堂教學中,由于班級的人數較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非常不充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和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也都有所降低,課堂教學純粹變成了一種知識灌輸和疲勞戰術。學生與教師均感到視聽覺疲勞,師生間心理距離也變得越來越遠。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教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失去了應有的激情。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將一個大的群體劃分為若干個小的群體,讓每個小群體都同時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根據全息理論,每一個小的群體都同時具有大群體相似的特征,這樣小群體中有一些參與度比較高的學生,也有參與度比較低的學生,但總體參與度會有所提升。因為在大群體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監督機制在降低,而劃分為小群體時,教師的視角可以從原來的獨立的個體學生轉移到關注各個小組上來,增強了教師的注意程度,相應地,教師對學生的監督力度也有所提高。此外,小組內部的監督機制也在起作用,小組成員出現邊緣化的程度就會有所降低。相應地,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課堂教學效率都會有所改善和提高。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高校的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要模式,這樣的傳統教學方式只是培養了學生知識和理論的積累,而缺少合作能力的培養。此外,由于課堂人數多,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足,聯系不緊密,感情淡薄,形成“上課聽課,下課走人”的現象。如此情況,實現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只能是空談。而未來的世界更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共同做事的人,高校課堂教學更應該滲透對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
3.改進教學方式和模式,豐富教學設計
高校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比較單一,缺乏生動性。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豐富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可以體驗到多樣的教學形式。這不僅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增加新動力,也對教師在教學理論和教學設計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師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豐富與完善。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與主持
合作并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通過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學到的。我們要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呢?筆者認為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設計。
1.小組合作的任務
小組合作可以存在兩種合作方式,一種是各小組之間承擔相同的任務,另一種是各小組之間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
(1)相同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
這種方式是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各個小組承擔相同的任務,完成同樣的工作任務,各小組之間具有參考對比,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共同經歷,這便于交流和對話,相互促進和提升。
(2)相異任務的小組合作學習
各個小組并不承擔相同的任務,而根據各個小組的情況,為各個小組設置不同的任務,他們相互之間并不一定具有共同的經歷,但是各小組之間承擔的任務又相互關聯,是任務鏈上的不同組成部分。這既可以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真實的實踐演練,也可以說在進行角色扮演。針對于某一具體任務,相互之間并不一定具有對話的可能,但是由于各個任務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所以,具有緊密的聯系,便于學習者更好地體會到各自責任的重要,從而努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2.小組合作任務的設計與細化
每個小組所負責的任務確定后,教師應該針對每個任務進行設計和細化。因為學習者本身缺少實戰經驗,所以,最初的任務設計和細化非常重要。首先,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任務的目標,對任務產生一個總體宏觀的愿景。然后,要為學生細化出若干子任務。最后,將子任務的目標和相關資料與工具提供給學習者,由學習者進行探索和實現。這個過程實質上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最小的思維胚胎,只有學習者能夠完成最小的思維任務,他們才有可能逐步解決復雜的任務。
任務的設計和細化可以從縱向與橫向兩個維度來進行。
縱向細化任務是明確完成一個任務所需要經歷的不同階段來劃分出各個子任務,體現的是任務的前后連接和承上啟下關系,這有利于學生了解到各任務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自身任務的重要性。
橫向細化任務是明確一個任務完成的同一時間段內,與之相聯系的其他相關任務,由此來劃分子任務。這反映出合作學習多方面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協作關系。因此,在進行任務劃分細化時,要能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來加以細化和設計。
3.促進并約束小組合作的評價方案的設計
小組合作任務確定和細化后,接下來就是學習者根據任務要求,完成任務的過程。為了使小組合作有效,要制訂相應的評價方案或小組合作規范,這樣既可以約束各小組成員以及小組之間的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體驗一種合作經歷,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在評價方面,我們采用過程性評價,并且由學生參與來共同制訂,這是因為方案是學習者自己設計的,所以,他們可以心服口服地遵守這個規章制度,這樣也就保證了我們規則的有效和順利。
4.教師的推進與引導
當一切設計完成,開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教師的引導和推進作用是保證小組合作活動的有力助手,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失去目標、變得雜亂和無效。因此,教師要能夠緊密觀察和監督小組活動動態,并根據實際情況來給予有效的干預和引導,保證小組學習的順利進行。
四、小組合作學習設計與主持應注意的事項
小組合作學習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合作的學習環境和體驗空間,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合作體驗之余,也間接地促進了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掌握與提高。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體驗”比“教”更為重要。
通過不斷的實踐,筆者認為在設計和主持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小組合作學習中,任務的設計最為關鍵,任務的布置要嘗試因“組”而設
(2)教師在引導和推進合作中的作用要加強,對于任務的持續推進方面要加以提升
(3)注意對小組活動中邊緣任務的關注,調動更多的邊緣任務走向中心
(4)教師隨機應變的智慧要加強,要能夠及時調整策略和步調
(5)小組分組的設計需要加以重視
(6)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起始知識和能力的了解與把握
五、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豐富教師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何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合作的學習體驗,是培養學習者合作精神的最好途徑。而如何創設合作體驗環境,如何將設計細化到任務本身才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體驗和經歷的有效途徑。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合作學習卻又有著持久的特點和魅力,在未來教學中如何恰當地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索如何讓小組學習更好地為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合作意識的建立提供支持,以及探索合作學習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則是我們未來進一步要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思想的經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01:345.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265.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牡丹江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