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說明了詩詞對于人們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沒有詩意,便沒有高貴的生活。特別是我國的古詩詞是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文化瑰寶,代表著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做好初中古詩詞教學,對學生的文化品位提升,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古詩詞文化,是每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的職責。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一、提升審美情趣
新課程標準是新課改的指導性文件,在課標中規(guī)定“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是對古詩詞教學目標的界定,也是對教師教學古詩詞的導向。中國文明造就了古詩詞的輝煌,作為傳統(tǒng)華夏文化的瑰寶,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編排了大量的內(nèi)容。古詩詞的經(jīng)典、凝練,具有靈魂穿透力的審美力量,對千百年來的讀者心靈的震撼,沒有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減少。一首詩就像一個優(yōu)美的故事,高度的概括語言,詩情畫意,內(nèi)容豐富,體現(xiàn)著真、善、美。所以,做好古詩詞教學,離不開美學。
如,杜甫的《望岳》教學,老師首先找來泰山的資料圖片,讓學生自己欣賞和形容這令人震撼的美,然后出示杜甫的詩,學生被帶入到泰山的高聳和景色的優(yōu)美中,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遠意境。站得高,看得遠,教育學生人生也如登山,只有不斷攀登到更高層面,才會不斷欣賞到不同的風光和景色。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二、形成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具有雙重特點,一個是人文性;一個是工具性。所以,古詩詞的教學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增強情感體驗,獲得人生的啟迪。讓學生體會詩詞中的美,文字美,意境美。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文字的魅力,就會自發(fā)形成閱讀興趣,形成閱讀習慣,增強古詩詞學習的自覺性,從而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那種望月懷遠、思念親人的情感,對于中學生來說,還沒有深刻的體會,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那種深沉的愛,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這首千古流傳的詩詞,是教給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素材。
古詩詞的教學是幫助學生積累詞匯語言的有效途徑,那些充滿詩意的詞句,是學生獲得文學滋養(yǎng)的源泉。所以,古詩詞教學應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用心靈去諦聽文字帶來的靈動,用情感去體會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并形成習慣,這是初中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根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