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新課標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更突出了統一性與整體性的校園建設,在語文口語能力訓練方面尤為重要。就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性意義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新課程;口語表達;校園文化建設
語言是一個國家歷史人文、風俗,以及文化的結晶,通過語言記載會達到傳遞信息、展現現代化文明之目的,而口語方面的體現也在現代化文明進程中做出了杰出貢獻。而作為語言普及最重要的校園,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并對校園文化建設做出深遠影響,加強學生思想文明建設,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升21世紀人才核心競爭力,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一、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是建設校園文化、保持校園文化純潔性的需要
近年來,黨中央強調整治黨內作風,保持黨的純潔性,加強黨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樣,作為黨的花朵—學生賴以生存的環境——校園,在進行大力建設的同時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校園建設大潮中,更能體現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語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工具,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語言美更能體現一個民族自身的內涵情況。既承載著民族與國家對外溝通的形象紐帶,又是衡量社會文化、道德修養的重要指標。
加強口語能力訓練,學會運用口語知識正確表達思想、表達情感,通過不斷訓練,不斷加強,不斷將語言美與現代社會生活做完美溝通、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優美語言陶冶情操,用優美語言歌頌青春,無不體現了學生之青春、文化之純潔。
二、加強口語訓練有助于校園文化建設向多元化方向進展
1.時代化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口語是運用最為廣泛的,溝通需口語,談判需口語。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速度和效率,而運用簡
潔、易懂、方便的語言,會提高辦事效率與積極性。伴隨時代的發展,準確、縝密、規范的口語表達有助于提升校園知識形象,打造良好校園文化,做一個有素質、有能力、有風范、有思想的四有青年,更有助于自身形象的體現。
2.創新化
語言需要創新,語言的傳遞與傳承同樣離不開創新帶來的激
情。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創設優良學習情境,營造健康學習氛圍,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描述,激發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創設良好氛圍,培養學生說話的勇氣和信心,增加其表現欲和表達能力,對日后校園文化建設向創新化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3.情感化
學生通過口語能力的加強與訓練,會對事物產生新認識和看
法,句子語言的重組與拆分有一個新高度。新事物的辯解與效率的提升令我們更自信,個人信心的養成與能力的形成均是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情感因素。
在校期間可通過校方協助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賽。第一,通過獎金制的比賽機制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廣為宣傳口語及其重要性,令學生重視并參與其中,形成廣大學習者基數。第二,通過大賽選拔具有優秀口才的學生擔任學校文化部門職務,既能弘揚人類偉大發現,又能減輕老師重擔,重要的是,新鮮血液的輸入正是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
4.知識化
知識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的靈魂,任何缺少知識的殿堂注定只是學術的傀儡,而要打造與時俱進、具備時代競爭力的校園,其在校園文化方面必須具備獨特性和獨立性。通過加強口語能力訓練,弘揚我國的語言文化,充分體現了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知識性和時代性。
通過每個人努力,打造文明校園、知識校園,讓校園文化建設的腳步越走越快,越走越穩。
三、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是建設文化校園的必然要求和歷史選擇
進入黨的十六大以來,全國各大高校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納入校園建設新篇章,精心營造文化氛圍,積極開拓校園文化,著力改善、完善文化建設機制。樹立和諧校園風尚,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貫穿于校園建設中,始終堅持服務人才這一核心戰略目標,一切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基礎,堅持深化校園文化內涵。
在這一發展大前提下,從人類有記載記錄以來就出現的語言文學上逐漸步入文化建設者眼目。口語表達是對文化的一種尊重以及對人類非物質遺產的繼承與發揚,通過不斷訓練與表達,沉淀其不足之處,將順應人類社會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知識跟現代社會潮流做一完美鏈接與呈現,在繼承歷史遺留精華的同時,又可融合現代文學底蘊,可謂是語言文化傳承的必經之路。
校園文化是校園之魂。新課程理念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研性,而口語能力的訓練則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必然的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更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盡早建設文明和諧新校園!
(作者單位 通化市衛生學校)